第一二九五章 大發展
晉陵縣城重工業區以南十公里,地勢平緩開闊。
以往是一處樹林,後來全部砍了樹,翻地種了糧食。現在,良田沒有了,轉而蓋起了老大的一片建築,有冒著煙的煙囪,有鍋爐,有老大的廠房,更有一堆的樓房。
今天,這裡很熱鬧。
縣裡說話算數的都來了,附近的村民們也圍了過來看熱鬧,有人打鼓,有人跳舞,有人放鞭炮,有記者在採訪,有攝影師在記錄。
這是火電廠落成組網的大好日子,縣裡說話算數的都來參與組網儀式了。
“解決了電力問題,咱們縣裡的發展也是踏上了高速路啊。”徐書記跟王言站在一邊抽菸,看著熱鬧的場面,笑著感嘆。
他又不確定的問道,“是真能提高產能,提高用工量是吧?”
“領導啊,都到這個時候了,怎麼還不自信呢?”王言好笑的說道,“廠房都建好了,生產設備的改造、升級、安裝全部完成,不就是電力不夠用,沒辦法全部開工嗎?
用工名單早都劃好了,簡易的板房也都蓋好了,等組網儀式完畢,直接發文讓選好的人都進城。再由先前的老職工帶著幹活,一個月以後,咱們各個工廠的產量最低都得翻倍。
全縣大建設馬上就要開始了,領導。我之前已經讓人著手生產路燈,年底之前,咱們縣城晚上也有燈光了,不說全縣通電,縣裡的職工肯定是都能用上電燈了。到時候,我們也有條件在晚上舉行一些活動,豐富一下大家的生活。”
“路燈不急,還是先生產吧,把生產搞上來,那就什麼都有了。農業機械化的問題,你要做好保障,加快推進速度。人心思動啊,早解決早輕鬆。”
王言應了一聲,隨即提出了一個問題:“領導,咱們縣裡的人力不夠用了啊。”
“不夠用?縣城裡現在可是有將近六萬人了,城裡的人你都還沒有全部解決呢。”
“到年底之前就全部解決了,工廠擴大規模,預計半年之內能吸收三萬多人,也就是說,到明年年中,我們廠裡就有十萬職工了。上回統計,我們縣裡人口是二十六萬餘,三年增長兩萬,這增長出來的,就要老人照顧,可能還要婦女在家,這就消耗了一部分的勞動力。
同時我們有這十萬職工進行生產,這十萬人已經是縣裡大多數的勞動力了,剩下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孕了。可地還要有人種,縣裡的公共建設要有人幹,職工房要有人蓋,那怎麼辦?”
徐書記沉默了一下,他以前也沒想過這個問題,現在王言這麼一說,他也明白過來,縣裡的勞動力確實無法支撐更大規模的生產與建設了。
主要也是誰也沒想到晉陵的發展能這麼快,他這個身處其中的領導,也已經迷了眼。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短短的三年時間之中,晉陵已經發展到了如今的這般模樣。
“真快啊……”良久,他笑著感嘆,“以前哪會想到這一天啊,只恨人太多我們養不好,不過三年,我們縣二十六萬人,可竟然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他長出了一口氣,看向王言,“你是想讓我去找市裡協調協調,要一些支援?”
“協調是協調,可不是支援。”王言說道,“我們是幫扶周邊貧困的兄弟,給周邊的人民提供一個賺錢的路子,先進帶後進,讓大傢伙都過上好日子。
咱們周邊這一圈三個縣,不是早都看咱們的日子過的好,眼紅了嗎?不少姑娘都嫁到了咱們這邊來享福。
就像現在用咱們農村的勞動力一樣,給他們開一些錢,不過肯定是要比咱們縣裡的人幹活的工資要低的。如此呢,我們把縣裡的公共建設,還有職工房給他們幹,我們抽出人力來,一部分進廠,一部分種地。
當然也不是一下全都抽走,總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不過擴大生產以後,盈利增多,我們職工房可以擴大生產了。縣裡的幹休所,還有其他的公共建設,都可以相應的追加一些人力,提升一下建設的速度。”
“可以,明天我先去跟周邊的幾個縣的領導碰碰頭,回頭再去市裡。”徐書記轉而問道,“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招了那麼多外地的人幹活,他們不想走了怎麼辦?咱們的戶口可是關聯了福利的……”
“絕對不能讓人輕易的遷戶口,我們哪頂的住那麼巨大的福利開支?縣裡的建設肯定是不能停的,只會越來越多。
不過這個問題擺在了面前,肯定要考慮好……這樣,領導,咱們研究一個落戶的標準。
肯定不能什麼人都能落戶晉陵,享受咱們的福利,那咱們縣裡的人民怎麼想?他們累死累活幹出來的,讓別
人過來混吃混喝?
所以咱們就要有這麼一個標準,比如說有什麼特別重要的能力,是我們急需的人才,或是對咱們晉陵有什麼特別的貢獻可以直接加入,其他的要滿足什麼學歷,什麼專業,給我們晉陵幹了多少年的活,做了多少貢獻,這樣才能加入進來。
標準一定要定高,一是篩選人才,二是給我們的人民一個交代,讓他們知道,享受他們福利的是什麼人。
說起這個,領導,我們職工的思想覺悟的建設還是不能鬆懈。這人富裕了,思想就鬆懈了,不要讓集體的好同志,演變成集體的壞分子。
而且另一方面,隨著外來的流動人口的增多,縣裡的情況會更加的複雜,社會治安、穩定的問題,黃賭毒的問題,這對我們的公安系統來說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