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五章 大發展
徐書記點了點頭,說道:“現在縣就是廠,廠就是縣,把你們的保衛科分到縣公安局吧,編織都轉過來,統一管理方便的多。咱們未雨綢繆,先把縣裡的警務建設做好,別到時候做起亂來了,我們趕鴨子上架,那就太被動了。”
“領導就是高瞻遠矚,沒問題,回去就推進。”
王言沒有拒絕,直接同意了這個事兒。徐書記說的是實情,廠裡的保衛科現在用處其實已經不大了。目前發揮作用的,還是廠裡的督查、巡查組,以及職工條例的監督、檢舉的機制,和堅決打擊的廠內行政作風。
經過了廠內的整風行動,一大批的高級領導下臺,一堆的身邊的小領導離廠,全都在工地裡幹著苦活累活,職工們已經有些膽顫了。
儘管還是避免不了腐敗的滋生,但是恐懼讓這些人不敢搞大事兒。
另一方面,廠內的監督、檢舉機制,不斷培養職工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的重複廠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大家共有,不允許任何人搞破壞的思想,職工們對於領導的監督是很踴躍的、積極的。
不能讓‘不告密’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告了密又被說同你有什麼關係云云,這全是無恥的惡意歪曲狡辯,堅決不能讓職工們有這種思想……
全民所有,全民監督,不斷自查自糾,自我革新,廠內的風氣就差不了,晉陵人民的未來也差不了……
所以現在廠裡有偷東西的,有職務便利貪汙的,多吃多佔的,總是有人揭發出來,在廠內形成了一種空氣,這是很好的。
自然對於保衛科也不那麼需要了,轉去做公安,維護一下縣裡的整體治安,正是專業對口,人盡其用……
徐書記點了點頭,哎了一聲問道:“我記得你小舅子明年該畢業了吧?不回來?”
“孩子有志氣,說是不想沾我的裙帶關係,而且咱們縣裡的化工發展的並不太好,他想著去大廠。”
見王言對自己挑眉,徐書記反應過來,笑著說:“金州化工?”
“可不是嘛,我說讓你打個招呼,他還不幹,非說他成績是最好的,不信別人能競爭的過他。”
“那我打不打招呼啊?”
“先不用,他能進去更好,不能進去你再說話也來得及。”
“行,隨時找我,別的事我不敢說,這件事保證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徐書記打了保票,隨即走去了一邊,由著記者採訪、拍照……
火電廠建設完畢,水電廠因為工期的關係,要等到明年才能結束,正如之前所說的,晉陵解決了用電的問題,全縣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建設。
紡織機械開始推出更多的機械,鞋服廠開始增加更多的衣服樣式,化纖項目從化工分離出來,成了單獨的化纖廠,也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各種的原料,紡織廠多加了生產線,生產各種不一樣的混紡材料,並因為材料的不同,區別於全國跟風的鞋服廠,仍舊保持著領先。
紡織的生產鏈路火力全開,全方位的運轉,只要是賺錢的,他們就造。紡織廠的業務員瘋了一樣的全國到處跑,推廣產品。
農機廠也開始更大規模的製造農機,投放到下邊的農村。農村的勞動力,則是密集的進城,填充進縣裡的各種工廠。
鋼鐵、銅鋁、肉食、罐頭、化工、水泥、混凝土、熟食、養殖廠、種植園……一大堆的工廠全都開始擴張,提升產能。
晉陵縣裡的工業發展,是全產業鏈的模式,到今天,絕大多數的東西晉陵都能自己造出來。機床也在緩慢的進行升級,而不是像其他地區那般,高端的全部進口。
晉陵拿出去的東西還是少數的,王言沒日沒夜的鼓搗了三年,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材料到製造,全方位的提高了一遍。
徐書記也如同商量好的那般,跟周邊三個縣的領導溝通了一下,又跟市裡商量了一番,隨即從三個縣各調了三千人來到了晉陵。
這是屬於增加的勞動力,一部分去蓋房子,一部分進行公共建設。
縣城的建設是必要提速的,因為火電廠建好以後,農民進城的速度加快,必須要儘快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
當然人太多,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總要保證一定的消化速度才是。
同樣的,其他縣過來的人也是要種地的,一年也就幹一半的時間。所以這九千人只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會有九萬人。
城市的發展建設,是農民的血淚。社會主義晉陵縣的成就,一樣也難逃這一點。完全靠晉陵人民自己,這是不可能的。而外來人進來打工,給晉陵發展做貢獻,想要跟晉陵人民同工同酬,也是不可能的。而這,這是戶口之差……
但不管怎麼說,整個晉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更加熱火朝天的幹起來。到處都掛著有關奮鬥,有關社會主義,有關安全生產的標語。
每天進出縣城,或是送原料,或是拉走晉陵產出的貨物,計有上千車次。火車站的貨運能力更強,運送來去的貨物自然也更多,繁忙的很。
哪怕是因為入了冬,已經有些冷,但是也絲毫的沒有影響到人們奮鬥的勁頭……
社會主義的先進性,集體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資源集中,目標統一,高度服從,勁往一處使。
想做什麼事兒,只要條件都具備,那就沒有幹不成的。
甚至就算條件不具備,還有‘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奮鬥精神……
也因為又一次的爆發,晉陵的產品開始多樣化,也更加的精細化,質量提的更高,產量也提升到了相當的程度,在這一年的廣交會上,晉陵的成交額照比去年,一樣也是飛躍式的進步,直接翻了一一倍,達到了三千多萬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