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二章:統萬城的火光(1)
“一句話,打仗就要計算利益得失。不會計算利益得失地將帥,就是不合格的將帥!”
這句話刺得折御卿臉頰發熱,他忍不住爭辯道:“這堂課我雖未聽,道理卻也是明
白的,否則怎會有此感慨?”
魏遜冷笑:“光明白道理不頂用。沒有解決手段,光會說說能改變大局麼?”
見折御卿還是不服,這位檢校都監軍使垂頭想了想,緩緩開口道:“便以眼前局勢為例子。仗打到這個份上,若是不顧忌西線的局面,大約你就要下令撤兵了吧?留下兩個營左右的兵力守地盤,大隊拉回去休整,將綏州作為一個兵學上地突出部,或者按照大人的話講叫做戰略緩衝地帶,未來與拓跋家在這一地帶進行反覆拉鋸,是否?”
折御卿道:“不然。家父已經聯合了楊家的兵馬,不日將下銀州,只要銀綏聯成一線,拓跋家就無能為力了!”
魏遜搖了搖頭:“打仗的事情我不大懂。卻也知道要看大勢,我們突然出兵,各方均措手不及,這才得以從容用兵。若是按照你地法子。南北兩面均要在銀綏一帶駐紮兵力,我們還好一點,令尊和楊火山豈能輕鬆?只要拖過夏天,契丹和北漢能夠坐視折楊兩家打通了銀綏而無動於衷?”
折御卿語塞,儘管仍不服氣,卻也知道魏遜所說乃是大實話。戰爭拖下去,延州方面短時間內或許還感受不到壓力。但是府州和麟州卻決然無法長時間維繫兩面作戰的格局。一旦契丹和北漢動手。北路軍必然會撤軍回援,銀州即便拿下。最終也會被拓跋家兵不血刃拿回去。
直到此刻,折御卿才醒悟,李文革為何對自己的方略感到失望。
現在的八路軍和折楊兩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折楊兩家撤兵,拓跋家就能夠騰出手來,用盡全力與關北軍爭奪綏州,那時候前線的戰事就打成膠著戰了,拓跋家騎兵多於關北軍,機動能力較強,自然大佔便宜。
魏遜繼續說道:“其實這種仗還有另外一種打法,只不過你不會而已!”
折御卿抬起頭,卻見這位監軍大佬老神在在在自己身邊坐了下來:“延州方面,第一個士子營已經組建完成,總共有大約八十多名讀過書在州縣衙門歷練過地方政務的年輕人,大約這一兩天就要登船上路,五日之內就能抵達綏州。在大人正式任命綏州知州之前,監軍使司將會組建起一個兵政使司衙門,我兼任正使,代署綏州軍政事務。六韜館最新肄業的四十名學員將抽調十二人跟隨士子營北上,他們將負責在綏州境內組織團練防務……”
“倉促組建團練,武器裝備訓練都跟不上,不過是烏合之眾罷了!”折御卿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
“天下從來沒有天生的精兵強將!”魏遜略帶譏刺地道,“所謂精兵強將,都是打出來地!不歷練怎能知誰是人才誰是廢物?烏合之眾再弱,總好過沒有,這些烏合之眾打不了硬仗,哪怕用作耳目也是好的,我們的斥候騎兵都是寶貝,要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城中三千八百多人,只有一千五百多人是党項人,其餘兩千多人都是漢人奴隸,這些人不用關餉,只要給口飽飯吃就會給你幹活賣命。無論是開墾荒地屯田還是開闢牧場綏靖治安,只要用起來,這些人就不再是包袱,而是助力,是兵馬,是錢糧,是盔甲武器,是一切對我們有力對敵人不利地物事!”
折御卿聽得目瞪口呆,魏遜輕輕搖著頭:“打下一個地方不僅僅是幾場白刃衝鋒那麼簡單,否則得而復失,還不如不打!能攻更要能守,要化無為有,化敵為我,化客為主,打仗打的不僅僅是軍事,天時地利人和,靠等是等不來的,攻克城池是一回事,接收城池,控制城池,利用城池,這是另外一回事!”
折御卿已然聽得目瞪口呆,痴痴呆呆問道:“這做得到麼?”
魏遜淡淡一笑:“大人說過,天下事原本便沒有做不到的,只有做和不做地區分!做了總比不做好,做了縱然未必能夠一定能有效果,不做卻是一定永遠不會有效果的!我們既然出兵攻打定難軍,那便是你死我活之戰,這種仗就是要爭天時、爭地利,爭人和,無所不爭!”
他頓了頓,笑道:“這個道理,大人明白,老沈那個燜嘴葫蘆明白,我這外行人也明白,只是你不明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