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雀杏 作品

19 菠菜餃子


 宋人將餃子喚作“角兒、角子”,州橋便有家極有名氣的燥肉雙下角子,每日都客滿盈門,聽聞連官家也曾使喚內侍出來買過。

 湘姐兒一聽便把頭搖成了撥浪鼓:“沒吃過,要吃!”

 “好嘞,你們倆過來幫阿姊篩麥粉,阿姊先調餡,咱們一會兒便能吃上了!”沈渺便颳了刮她鼻子,先起身去灶房切菘菜。

 濟哥兒給湘姐兒穿完了鞋子,便抬著小板凳過來了。沈渺為節省開支一直買的麥粉是隻經過石磨磨細,過篩了土塊和小石子的,這樣的白麵裡帶有許多麥麩,看起來黑黑的,口感不好,但在後世科學的角度來說,麥麩其實很營養還減脂。

 但濟哥兒和湘姐兒實在都不需要減肥,沈渺也喜歡吃口感比較好的,不然拉嗓子!

 所以她會讓濟哥兒用石臼將麥子再舂細一點兒,再用篩子過兩遍,但這樣一般也過濾不乾淨,還需要把麥粉再放在一個竹編的簸箕裡,兩手拿起簸箕,慢慢往空中顛,麩皮比麥粉更輕,就會隨風飄出去,這樣做出來的精白麵便口感細膩了。

 但也做不到後世那樣精細,後世還能將麵粉分成不同的麵粉等級,如果宋朝也能有磨面機就好了,這樣做出來的麵食將變成真正的美味。

 不過這簡直是痴人說夢了。

 沈渺自嘲地笑笑,將白菘洗淨切碎,用鹽醃上。趁醃白菜的功夫,她將雞蛋煎成嫩嫩的,切碎,再將胡蘿蔔與蔥姜一併切成碎丁。

 之後便將白菘、雞蛋、胡蘿蔔、蔥姜全都放入大碗中,加入鹽、五香粉、油、醬油拌勻,這餃子餡便調好了。

 再洗菠菜,切成絲,用石臼搗出汁子。

 濟哥兒那頭麥粉也吹得差不多了,沈渺便將翠綠翠綠的菠菜汁倒進麵粉裡,之後工序便與尋常餃子一樣,加水、揉麵、醒面,最後將醒好的麵糰搓成長條,切成小劑子。

 最後便是她的絕活:連擀麵杖都不用,撒一些麵粉防沾黏後,她將十幾個小劑子微微壓扁後,便疊在一起,一手轉一手捏,翻個面再轉兩圈,沒一會兒便同時擀出來十幾張又圓又薄的餃子皮。

 一邊包餃子時便一邊燒水,等餃子包好,在水還沒開的時候便投餃子。

 這一連串真功夫看得湘姐兒眼珠都發直了,她最近愛上了趴在灶臺邊看沈渺幹活兒,沈渺做飯又快又好,動作從沒有拖泥帶水的,每一道工序下來,還會順手擦一下灶臺,收拾一下碗碟,於是檯面上也永遠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

 湘姐兒眯起眼,感受著大鐵鍋裡餃子在水裡翻滾冒出來的熱氣,熱氣撲在臉上,溼溼熱熱的,阿姊忙中抽空,還順手掏出身上的手絹,彎下腰給她擦了擦臉,她便在這樣滿是木柴燃燒的溫暖中,輕輕摟住了阿姊的腰。

 她真是太喜歡阿姊了。

 ***

 煮餃子也是需要技巧的,在水裡加一點兒鹽,還要注意火候,所謂“開蓋煮皮,蓋蓋煮餡”,中途要加三次涼水,這樣餃子皮便不會煮破了,沒一會兒,一大鍋包得胖乎乎圓滾滾的元寶形餃子便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