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辰 作品

第五百二十八章 格物致知

 醉吟江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格物致知 

 徐鉉一本正經地跟蘇辰談起了道法術器,認為蘇辰現在“格物”,只是“重術”和“利器”,追求是具體的東西,是小道爾,從而忽視了真正的“大道”。 

 如果“道”不對,規律和方向錯了, 施政者不改變,光有這些具體的技術和設備,也是沒有用的。 

 “徐大人,我這格物,也是出自儒家經學啊,在漢代的《禮記·大學中有這樣記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我這也是先研究格物, 然後再昇華道理,格物致知!“蘇辰這樣回答。 

 其實這也是宋代程朱理學, 一個重要思維“格物致知”,尤其是被理學大師朱熹發揚光大。 

 不過這裡的格物,就是對事物觀察以明悟該事物中所蘊含的道理,這個道理應該於最終的大道相通的,這種積累各種事物的道理,最終就明悟了“天理”,反過來在從天理迴歸各個事物,自然“理一分殊”,各事物也就被看透澈了,屬於哲學上的歸納和演繹,本身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 

 徐鉉聽到“格物致知”四個字,頓時間愣住了。 

 四個字好像一道閃電,讓這位儒家傳統的讀書人,彷佛看到了一絲光,照入了他的哲學思想中!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徐鉉口中輕輕叨叨著。 

 這徐鉉本就是一個大儒, 學富五車,精通各種經學文章和註解,可以說文解字,文學素養極高,被蘇辰這樣一提,好像看到了儒學的一個新的思想般,可以具象化。 

 縱觀儒家思想流派,可以看出,儒學初創於春秋時代,但當時孔子、孟子的儒學思想,本來在春秋戰國時期並不吃香,因為那是一個動盪的爭霸年代,我們也能看到孔子周遊列國後的結局,就能知道他碰了多少壁。 

 其實儒學真正發展壯大起來,是從漢朝漢武帝時期。那個時候漢武帝急切地想要集權於一身,於是大儒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幫助漢武帝集權於中央,這時候儒學不過就是“外儒內法”而已,儒家成為了法家的外衣了,不是漢武帝多麼推崇儒學,而是儒學便於他統治, 洗腦讀書人,能安定太平時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