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 作品

第三百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

 “缺水!”

 “缺水?”潘季馴和朱衡若有所思,眼睛裡閃著光。

 “對,缺水!北方諸地,原本就很缺水,尤其這些年來,天氣變化多端,時不時赤地千里。

 偏偏以前流經這些府縣的輸水大動脈黃

河改了道。

 前宋建炎二年(1128年),為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使得黃河決口,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自此四百多年,黃河由北道改為南道,奪淮入海。”

 朱翊鈞揮揮手,祁言帶著內侍推著一扇屏風過來,上面掛著一幅輿圖。

 “潘師傅,朱尚書,你們看,這條黃線是目前黃河奪淮入海的河道。這條紅線,是前宋北道舊河道。

 黃河改道,危害極大,孤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

 一是奪了淮河入海口。黃河奪淮入海不算,還攜帶泥沙,長年累月沉積,抬高河床,阻塞河道,使得淮河十年九災。

 原本富庶的兩淮之地,動不動成洪澤之地,數百萬百姓深受其害。所以說治淮先治黃!”

 潘季馴和朱衡連連點頭,對朱翊鈞提出的治淮先治黃非常贊同。

 “二是黃河攜帶的泥沙不僅堵塞淮河,它每年都會發水,今年這裡決口,明年那裡決口,河水衝進運河,堵塞運河,使得漕運需要年年疏浚河道,耗費巨大。”

 “三是黃河改道,原本缺水的北地,失去了一條重要的水源。黃河雖然脾性暴虐,難以揣摩,但她是中國的母親河。

 現在山東、直隸諸多府縣,失去母親河的灌溉,長年累月,終究變得地瘠民貧。”

 潘季馴和朱衡是治河能臣,對朱翊鈞的話細加琢磨,覺得非常有道理。

 北方雨水少,看著山東、直隸有很多河流,可是那些河流只是春夏季勉強算豐沛,到了秋冬就迅速乾枯。

 黃河再暴虐,它的水流量遠遠超過其它河流的總流量。

 耕種除了田地,最重要的就是水。

 沒有水,田地再肥沃也種不出太多莊稼來。

 潘季馴明白自己學生的心思,連忙問道:“殿下,你想讓黃河改回北道?”

 朱衡大吃一驚。

 讓黃河改道?

 這可是天大的事,稍有不慎就是大禍事!

 前宋年間,北流、東流之爭糾葛數十年。

 北流可以便利運輸糧餉物資到河北前線。

 東流會多數百萬畝良田,還能避免黃河反過來為契丹所用,讓它成為拱衛中原山東的天然屏障。

 於是東流的觀點佔了上風。

 只是治黃曆來不是小事,尤其是改道,天大的事,需要謹慎處理,必須做好實地勘測、規劃討論、施工部署等周全的準備。

 偏偏神宗哲宗這對父子,手藝不高,但膽子特別大,相信人定勝天。

 幾次大興土木試圖讓黃河改道,想徹底馴服它,結果被狠狠地收拾了,改一次大決一次,上千裡的良田屋舍蕩然無存,終於老實安分了。

 殿下你也想來一回?

 朱翊鈞坦然道:“潘師傅,沒錯,孤想讓黃河迴歸北道。”

 潘季馴和朱衡臉色一變,正要出言進諫,朱翊鈞擺了擺手,“潘師傅,朱尚書,請聽孤說完。”

 “孤知道,治黃不是一件小事。其實孤一直認為,治黃在中下游入手,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潘季馴一愣:“殿下,何出此言?”

 “黃河易決口氾濫,根源是什麼?”

 “泥沙過多!”潘季馴和朱衡異口同聲地答道。

 沒錯,黃河最大的問題就是泥沙過多,長年累月下來泥沙沉積在河道上,迅速抬高河床,久而久之,有的地方河床比兩岸的地面還要高。

 雨季一到,洪水一發,不決口都不行。

 “對,兩位先生深知河情。是啊,泥沙不除,在中下游修再高的堤壩,也擋不住它終究決口的一天。

 所以孤認為,治河先治沙,要治黃必須從上游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