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413章 定論

 第413章 定論

 為了避免下屬為難,李治很貼心的弄了一場不記名的投票,還不給他們協商的機會。

 陳青兕在宗室的選擇上沒有遲疑,在李世民時期,李唐宗室還是很厲害的,但此刻李唐宗室自李道宗逝世後就沒有多少可以拿的出手的了。

 鄭王李元禮固可稱其賢德,精勤善政,頗有名聲,但並無武功在身,跟李道宗是完全沒得比。

 就算矮個裡拔高個,李元禮是唯一之選。

 至於公卿的選擇,陳青兕有過猶豫的。

 李績、許敬宗兩個選擇。

 陳青兕最終還是選擇了許敬宗……

 李績遠比許敬宗更有資格,但李績最大的特點是不爭。

 他已經不在乎自身的榮譽了,真要選擇他,萬一受到外力的逼迫,為了照顧自己的後人,難保不會將到手的榮耀讓出去。

 許敬宗就不一樣了,他沒有硬功績,能夠拿得出手的還是配合李治收拾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有權臣之實,卻並未有幹禍國之事,反而於國有大功。

 他這一事蹟,後世未必就能得好名聲。

 何況陳青兕還知道許敬宗背地裡還幹了許許多多的蠢事,尤其是在史書上的妄自改動,隨心所欲至讓人髮指。

 所以許敬宗死後,廟堂上的官員察覺出許敬宗的真面目後,提議給他上諡號為“繆”。

 作為一個幹了一堆醜事的人,急需一件偉光正的政治事件。

 封禪是最好的政治籌碼,有了這個政治資本,就算東窗事發,李治也得保他。

 只要許敬宗獲得這個名額,陳青兕估摸著許敬宗就算面對武皇后的壓力也不會放棄的。也許,還能造成兩人的不和……

 念及此處,陳青兕毫不猶豫的寫下了許敬宗的名字。

 同一時間,李績也寫下了自己的決定:李元禮跟陳青兕。

 李績對時局看得太透,他知道就李唐現在的政局未來一定大亂,而陳青兕這樣的人多半是能夠笑到最後的。

 倒不是李績對於陳青兕多有信心,而是陳青兕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那是能夠抵定乾坤的存在,這樣的人可以不重用,但一定得留著,關鍵時候不論對內對外都能有大用。

 動這樣的人,那是自毀長城的舉動,只有那些遺臭萬年的昏君才會乾的事情。

 李治固然比不上太宗皇帝,卻也應該知道這個道理。

 因此李績斷定,不管未來如何,就算一時失意,遭受貶黜,也會被保護起來,在關鍵時候啟用。

 這也是李績押寶陳青兕的原因,如他這樣的人才太難得了。

 李元禮在這方面隨意的多,身為皇室宗親,他恪守本色,與廟堂內部大臣無私下往來,也不懼任何人。昨夜許敬宗特地上門拜訪,談及此事。他給了對方面子,說會支持他,卻也沒打算真支持,反正是不記名的投票,誰知道呢?

 李元禮將宗室的一票投給了魯王李元懿,至於公卿的一票,投給了自己的好友戴至德。

 許敬宗這時也寫下了自己的答案,李元禮、陳青兕。

 許敬宗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李元禮這個皇親位子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公卿,許敬宗壓下毛遂自薦的衝動……

 總之有資格的公卿就你們幾個,許敬宗想來想去還是陳青兕的可能性最小。

 他太年輕了,固然功績沒有的說,但資歷實在不足,選他對自己的威脅最小。

 何況昨日他已分別得陳青兕、李元禮的首肯,四票中得了兩票,立於不敗之地。

 李治收好投票,看著收集上來的名單,李元禮三票高中不意外,但陳青兕年紀輕輕便得兩票,著實讓李治有些驚訝。

 想了想,李治飽含深意的說道:“諸位的意思,朕明白了。待朕思量一二,再給諸位答案。”

 四人一併退下。

 陳青兕給了許敬宗一個會意的眼神,然後告辭離去了。

 他心底念著寶貝兒子的學塾的事情,打算親自去虞家學塾、孔家學塾、顏家學塾去看一看。

 依照便捷的路線,陳青兕先到了離自己最近的孔家學塾。

 作為孔子的後裔,儘管他們部分族人為了承襲的所作所為,讓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