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二十章 中元節(一)

時間轉眼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俗謂的“鬼節”。




雖言“鬼”字,但至少白天,仍是屬於活人的節慶。




天方亮。




慈幼院就鬧騰起來。




孩子們似脫籠的小雞,“咯咯”笑著滿院子撲騰。




可憐何五妹與老醫官兩個老弱在後頭追,抓住這個又跑了那個,沒一陣,老頭錘著老腰直罵“小兔崽子”,何五妹也終於無奈,呼喚起了外援。




李長安欣然加入。




一如猛虎捕食縱入“羊群”。




左手一抓,拎住一個女娃;右臂一伸,又逮住一個男娃。兩三步提到門檻邊,抓起早早備下的鍋底灰,往倆孩子臉上一通亂抹。




右胳肢窩的小女孩兒弱弱反抗:




“別抹啦、呸呸、再抹成了炭臉兒,以後就跟泥鰍哥一樣黑啦!”




左胳肢窩的何泥鰍不樂意了,當即反了水:




“就抹!就抹!使勁兒抹!把她眉毛抹成鬍子!”




小女孩兒聽了呆住了,認真回道:“你騙人?眉毛不會揉成鬍子的。”




何泥鰍信誓旦旦:“騙你是小狗。”




這話頗有威力。




“五娘!”小女孩兒一下子撅起了嘴吧,“我沒眉毛啦!”




哇哇大哭起來。




何五妹忙著攆其他孩子顧之不及,何泥鰍猶在一旁起鬨,李長安則哈哈大笑著往女娃娃臉上又添了一把鍋灰,從孩子的苦悶中提取到十足的快樂。




……




抹鍋灰不是李長安欺負小孩兒,而是本地的一種習俗。




在中元節這一天,百姓會呼喚先人的魂靈以祭祀祖先,但因輪迴,今日的活人即是往日的死人。




小孩子魂輕,今生的因緣不一定有前世的因緣深厚,所以今生的父母往往會採取一些法子,避免孩子的魂魄被其前世的親人喚走。




錢唐的窮人家會用鍋灰塗抹孩子的臉蛋,以求前來拘魂的鬼神認不出面孔,以此瞞天過海。




而稍稍富裕些的人家又是另一種辦法。




他們會把孩子的大名寄在某某神佛之下,拜該神佛為爺為父,長大之前,不用本名,只用小名或法名稱呼。




這種法子叫“寄名”,在錢唐蔚然成風,所以玩笑說,錢唐人盡是神童神女、佛子佛孫。




閒話不提。




李長安沒花多少功夫,便把孩子們盡數抹成黑臉。




按照習俗,就該祭祀祖先了。




但慈幼院一院子的孤家寡人沒甚好拜的,何五妹便領著孩子們把早些天趕製的祭拜物件帶上,出門叫賣,掙些外快補貼生活。




本來準備留女嬰在家,但考慮到家裡兩個能動彈的,一個是鬼,一個老得快作了鬼,實在放心不下,何五妹便把女嬰也抱了出去。




留得李長安與老醫官兩看兩相厭。




實在沒意思得緊。




道士也跟著出門,順便見識一下“中元節”的“西洋景”。




……




才出門,撞見黃尾尋他去領豬頭肉。




祭祀無主孤魂的“施孤”儀式要在傍晚才舉行,天日尚早,於是兩鬼結伴在坊間閒逛。




中元節這天,碼頭都放了工,富貴坊逼仄的街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人人穿起壓箱底的好衣裳,互相問候間面帶悲色。




至於其中“斷魂”幾多是真?反正一個個黑臉兒孩子玩兒瘋的時候,家長們不過稍稍呵斥罷了。




黃尾無賴,遇見熟臉便上去恭喜。




罵他“不挑日子發癲”的,是掛不住面子的人;左顧右盼悄悄回禮的,是藏在人間的鬼。




千家萬戶,不管是貧是富,家宅是大是小,通通打開了大門,都將先人牌位請出來,奉上貢品與香燭。




富貴坊,千戶人家是千炷清香升上青空。




屋頂上的雲霧間,凡人看不見的神靈們駕起神光盤旋飛掠取食香火。




李長安揣著袖子,昂頭看了半響,奇道:“哪來的許多毛神?平日不曾見過。”




黃尾躲在屋簷下頭,悄聲回道:“平素都供奉在各家宮觀寺廟中,聞著了香味,才肯上門哩。”




“那可是人祭祖的香火?”




“神沒吃飽,哪裡輪得到鬼?”




毛神放縱神威不加收斂,活人察覺不到,死人卻難免心驚。




李長安自無所謂,黃尾卻受不了,兩鬼便離開街面,提前去了分“施孤”貢品的地兒——華翁邸店。




這家邸店平時就人少鬼多,今天更是徹底成了鬼窩子。




男鬼、女鬼、老鬼、小鬼擠滿了廳堂與院子,個個眉開眼笑相互作揖恭賀,熱熱鬧鬧,歡喜勁兒就跟過年似的。




“錢唐的活人、死人雖共處一城,卻似一張樹葉的兩面,明面上是不允許有交際的。所以,城裡的佛爺道爺們就劃下了規矩:作了鬼,便不許在親友眼前現身。否則,一旦被發現,便會遭到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