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震驚朝野
原本的戶部也是申時行的一言堂,上到戶部尚書,下到戶部兩個左右手侍郎,都是他的人,而如今楊尚書告老還鄉,常侍郎早就被貶謫出了京城換上了皇帝的人,現在唯一一個焦侍郎,也要被他們弄出去?這是申時行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底下的謀士諫言道:“可是衛輝府如今做出了這般政績,咱們之前已經壓住了一次,這次可無論如何都壓不住了。實在不行,就把那周邦彥調入刑部做右侍郎,正好原來的萬侍郎差不多到年紀了,這也是升遷了,首輔大人您看如何?”
這是玩慣了的手段,刑部雖然也是六部之一,但是實權比較小,經常會受到干擾,且與都察院、大理寺並稱為“三法司”,顯然權利至少也被分成了三份。而更加妙的是,周邦彥之父本身就是大理寺寺卿,周家再多一個刑部侍郎,都是差不多的職權部門,其實並不能給周家帶來多少裨益。
申時行聽罷,點了點頭,這想法和他的不謀而合,只是這樣一來,就怕姓宋的那老匹夫要鬧。
“這樣一來,到底薄待了些。”
申時行話音剛落,另外一謀士也不甘示弱,上前了一步道:“其實倒也不難,周邦彥去了刑部,聽說他手底下還有一個通判做事有長才,不若調任到戶部做一個郎中,不也是讓宋尚書得一長才嗎?”
那林同知是周邦彥的人,申時行的人不想再讓周家勢力更甚,自然不會去提拔林同知,林同知下面就是秦修文了,只是秦修文此人到底如何,作為大明首輔,手底下如此多大大小小的官員,實在沒什麼印象,那就說明此人並不重要,賞個五品郎中的官職,在申時行眼中,實在是再小不過的官位了,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哦,現在也無須上朝了,皇帝都不早朝。
在世人一貫的目光中,衛輝府是周邦彥的地盤,周邦彥本身就是一個愛權愛攬事的,況且背後又有著周家支撐,絕不可能大權旁落,所以衛輝府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功勞自然是在周邦彥身上。
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將更多的目光給到了周邦彥,卻忽略了誰到底是真正的無冕之王。
當然,這個年代,山高水長,消息傳遞的慢,秦修文的動作又快,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在衛輝府創下了這般基業,那也是誰也想不到的。
畢竟當時原身中進士的名次也不夠一鳴驚人,又沒有身家背景,此刻的秦修文在京城一眾大佬中,還是查無此人的存在。
不過很快,他就會給所有人都上一課。
等到申時行將奏摺批覆好,寫上自己的建議,然後再派人送到萬曆身邊的時候,萬曆正在逗自己新養的一隻雀兒。
聽到是今日送來的新奏摺,萬曆倒也沒有太多牴觸的情緒,這半年多來自己沒有再去上朝,不用對著那幾張老臉鬥智鬥勇,萬曆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修養回來一點,沒有以前那麼容易著急上火了。
今日是方公公念摺子,萬曆一邊逗鳥一邊回覆准許還是不準
許,他也知道最多隻能到這個地步了,如果連這個工作都不做,那朱家的江山皇位是真的要換人坐了。
等到方公公抽到了那份宋尚書的奏則,同時唸了內閣票擬的主張後,萬曆閉目想了想,道:“準吧。”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升兩個官而已,而且這次周邦言確實做的不錯,把他調入中樞也好,身邊更多幾個自己人,省的申首輔一家獨大了。
至於是在哪個部任職,萬曆也知道從四品到三品,尤其是從地方官到中樞,這已經算是高升了,同時還送了對方一個戶部郎中的職位,已經算是可以了。其實非是選擇性的問題,萬曆也不想和申時行對上,畢竟此人確是有能力,還要仰賴他治理朝堂。
方公公笑呵呵地應了一聲,正準備用硃筆批覆,想了想又道:“不過這衛輝府如今局勢大好,就這樣把周大人調任到中樞,會不會後面影響後面的稅入?要不要再讓周大人繼續在衛輝府穩一穩?”
萬曆聽聞此言,眉毛一揚,轉過身來看向方公公,雖然此刻萬曆並沒有穿朝服,可是一身的威勢還是讓方公公心裡跳了一跳,當即跪了下來:“陛下,可是奴才說錯話了?奴才,奴才自打嘴巴!”
萬曆冷笑著看著方公公的動作,也不喊停,直到見他打夠了數,才懶洋洋道:“好了,起吧。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裡的小九九!你和周家之事,朕不插手,可是你也別以為可以糊弄了朕!滾吧!”
萬曆踹了方公公一腳,方公公還得謝恩滾出去,然後喚其他人來伺候。
等走了出去後,方公公懊惱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暗自責怪自己怎麼這麼沉不住氣!伴君如伴虎,怎麼能就因為平時皇上好說話,自己就沒了分寸了,以為自己這樣下絆子,皇上能聽一聽呢。
其實方公公不知道,就是因為衛輝府的財政狀況如今太好了,好到萬曆都有些心疼要把這塊地方分給自己的弟弟潞王了,可是這話又不可對人言,所以此時能把有這才幹的周邦言撈回中樞才是正經。否則,若是周邦言在別處做官,其實方公公剛才那話,也不算有大錯。
至於奏摺上說的秦通判,只不過是順帶的事情,萬曆甚至已經忘了這個人是誰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