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果寶 作品

第 62 章 榜樣力量


大明一年稅入兩次,一次是夏稅,在每年的農曆八月之前,還有一次是秋糧,一般是過年前各地府縣徵收完畢,再由地方上交到中央。

去年衛輝府剛剛糟了災,當今聖上開恩,免了衛輝百姓的夏稅,所以一直到農曆十一月開始收秋糧了,周邦彥才拿到今年衛輝府的稅入。

等他看完賬冊後,周邦彥沉默了。

這是周邦彥在衛輝的第三年,他來此的主要目的就是主持潞王府的建造,只要把這件最主要的差事做好了,那麼升遷入中樞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於衛輝府的稅入,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過。

一來,修建潞王府所耗甚大,剛開始建造的時候,衛輝府簡直要被他刮地三尺,舉整個衛輝的民力修建潞王府尚且還不夠,還怎麼指望有多餘的賦稅?這二來,等到潞王到衛輝就藩後,衛輝府大部分的土地和稅入都要歸到潞王身上,畢竟潞王是當今聖上唯一的親弟弟,光一個潞王府都所耗如此之巨,聖上更加不會在封地和稅入上小氣了,那麼朝廷那邊就更不會在意衛輝府如今的稅收了。

可是現在,衛輝這次秋收的稅入摺合白銀居然有兩百萬兩,是去年這個時候的五倍多!

這樣的增長速度,簡直就是絕無僅有,曠古爍今!更何況,這個稅入還是在他一邊主持著潞王府的修建這個巨大的拖油瓶的基礎上達成的,這是多麼的可怕!

雖然這個稅入和蘇州府,松江府比起來,還差了一半還多,可是在整個大明來看,已經算是中上層了!和衛輝之前的稅入比起來,那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目!

周邦彥原本都想好了,要趁著機會修理一番秦修文,讓他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可是當他看到這個稅入後,他恍然發現,靠著這個驚人增長的稅入,或許他可能不用熬到潞王府建造完成之後再升官了。

周邦彥之前一直將自己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潞王府的建造上面,根本沒有考慮過第二條路,而如今秦修文不僅僅幫他開拓出了第二條路,甚至還把路拓寬了、夯實了,只要順著這個路去走,他升官之事甚至要比預期的還要早兩年!

如今這個秋收稅入還不夠亮眼,畢竟在大明這麼多府之中只屬於中層,加上上次葛郎中之事,戶部的人就算看到了衛輝的這份稅入,說不得也要在裡面作作文章。

可是若是再等半年呢?等到明年的夏稅,到時候報上朝廷的數字該有多少?會不會一舉超越松江府這類的超級納稅大府?若是能做到這種地步,就是別人再想怎麼壓制衛輝府,那也是壓不住了!

大明的賦稅其實並不高,田稅二十取一,商稅更是隻有三十取一。當然這些只是明面上的,地方上的官吏們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增加苛捐雜稅,比如說在徵收糧食稅收的時候,可以淋尖踢槲,讓槲面上堆積出來的糧食灑落出去,而那些散落出去的糧食則是屬於損耗部分,就歸官吏們所有了;商稅同樣也有各種辦法多徵收,畢竟商人比農人更為富裕一點,但是地位還更低,商人做的就是一個倒買倒賣,賺取差價的一個事情,從東賣西,從西賣東,要的是一個流動性,於是明朝官吏們設置了重重關卡,只要是經過一地,都要交過稅,過稅又要分為鈔關稅、抽分稅、門稅等,而這裡面的費用就可以自由來去了。

但是秦修文提議了周邦彥降低衛輝府各縣的過稅,嚴厲打擊各個縣衙額外徵派稅賦,還組建自己的車隊、船隊為從衛輝流通過來的客商保駕護航,可以讓商人們以一個比較正常的過稅將商品流通出去,這才是除了新碼

頭的建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稅收制度上的開放。

也是因為周邦彥一開始就沒有把衛輝的稅入太過放在心上,然後自己也想在裡面撈一點油水,這才同意了秦修文的提議,但是真沒想到秦修文能做到這種地步。

不得不說,周邦彥雖然心胸不算寬廣,但是對時政的把握、對為官之道的理解是遠在一般官員之上的,當他看到這份稅入賬冊的時候他就明白了過來,自己或許能靠著這一條路更快地升遷!

自從張居正變法以來,朝廷對官員們的考核就更為嚴苛了,“考成法”
頒佈後,不僅僅是對京官加大考核監察力度,就是地方官的日子也不好過,地方官的各項政務都有了明確的考核標準,這官做起來自然也就沒有原來那麼輕鬆了。

雖然在萬曆十二年就廢除了“考成法”,可是“考成法”帶來的影響已經深入人心,對官員的評判標準也提高了,更加的務實了,在朝廷眼中,評判一個官員的政績,除了文化教育、勸農桑、施仁政之外,最為重要的還是稅入。

畢竟這個東西可以量化,而且乾的好不好,那是一目瞭然的。

不過周邦彥來衛輝的初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這才沒將稅入放在眼裡,甚至在一開始聽取秦修文建議的時候,心中還想著,這樣一來,衛輝府能徵稅的項目少了,數額低了,到時候估計稅入數目更加不理想,但是損公肥私之事,又不是他周邦彥一人在乾的,上頭不在意,下面沒人說,有什麼好怕的?

結果,這個稅入不僅僅沒少,還居然增加了如此之多!這裡面的田稅漲幅其實不大,畢竟去年才遭遇過天災,今年能夠恢復過來已經是萬幸。而商稅,則是以一個非常恐怖的速度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