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宋時傑的戰略觀(一)
洶湧的掌聲溢滿了會議室。
副總參謀長欣慰開懷地望著話語平靜,卻帶著沉重的宋時傑,真心覺得麾下的這員虎將大不一樣了。
宋時傑的聲音繼續:
“說到根據地和部隊的未來建設發展問題,我純粹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就當是為同志們拋磚引玉好了。
我想從戰略層次來分析這個問題。
咱們八路軍進入敵後作戰以來,戰略方面的走向,就像是大領導去年編著的論持久戰中提到過的那樣。
我們八路軍最高戰略方針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
在敵後方面的作戰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
而到目前為止,直到此次華北戰役的徹底結束,咱們八路軍從各片根據地,各片軍區,從整體情況來看,也只是在局部根據地周圍初步完成了戰略防禦階段。
那麼接下來要怎麼做?
直接朝著鬼子佔領區打過去嗎?
那不切實際,從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中間還有一個戰略相持階段呢!
沒有戰略相持階段下的力量積累和暗中發展,我們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實力發起反攻,並全面擊敗日寇。”
“所以我認為,下一階段咱們八路軍的目標:
是繼續努力,儘可能的完成各片根據地的相互連通與合併,以使我軍的根據地在敵後戰場上徹底連成片,形成整塊整塊的情形,賦予根據地更為堅韌的抗壓能力和更強的防禦能力。
同時進一步促使各片根據地順利完成戰略防禦階段。
確保外部環境的相對穩固,逐步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之後,我們應當逐漸將重心從前線的軍事作戰,轉移到根據地的發展和部隊的建設之中。
將此次華北戰役,咱們各根據地大量繳獲的裝備和物資,充分的吸收利用,促使根據地的進一步發展和部隊的進一步壯大。
這可以說是咱們的當務之急。
以暗中積蓄力量。
古人說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今天對於咱們八路軍而言也是相同的道理。
只有咱們暗中積攢了足夠的力量,才可以破拳而出,正式進入全面戰略反攻階段。
落於實處的表現呢就是,咱們各部隊的裝備水平如何,是否有一定覆蓋率的鋼盔兵精銳。
根據地內是否建設有足夠為戰士們提供裝備和彈藥的兵工廠,炸藥廠,最不濟前線作戰部隊也應該號召起來,修建一些修械所,完成基礎的裝備維修問題。
另外根據地內農田的數量如何,有沒有科學種植和管理,收成如何,軍民的比例是否合適,是否保證後勤部總有足夠的軍糧儲備,可以供應部隊的訓練需求?
在此基礎上,將根據地和部隊都逐步發展起來,咱們才有實力考慮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
“當然了,這都有一個前提:
保證外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這就需要咱們的情報部門進一步努力,隨時確保根據地周邊日偽軍的動向——鬼子經歷華北戰役的慘敗,雖然短時間內或許沒有足夠的實力針對咱們根據地進行掃蕩。
咱們卻不得不防,要隨時做好應對日軍反撲的準備。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化被動為主動。
雖然咱們是逐步進入和日軍的戰略相持階段。
但最好還是以主動的軍事進攻去牽制,騷擾日軍。
確保日軍不會針對咱們根據地,沒有足夠的實力掃蕩的同時,不斷的削弱日軍的實力,阻礙鬼子的發展。
此消彼長之下,小鬼子遲早會被咱們徹底拖垮。
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就是各片根據地的進一步開闢,爭取早日完成整體形式上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全盤局面,以為最終的戰略反攻階段打下基礎。”
“真打到這一步,我想離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