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秦的“種子”計劃
見淳于越和李斯互懟起來,其他大臣很默契地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既不幫淳于越,也不幫李斯。
大王要修改秦律已經是一件擺明的事,而法家與秦律最為密切,改秦律也即意味著大王不會獨尊法家。
現在跳出去支持李斯,要是被大王誤會成是站在法家一邊的怎麼辦?
何況他們這位廷尉,自己都未必能堅定不移地信奉法家,趕上趟去幫其說話,說不準人根本不會當回事。
至於淳于越,大王近段時日用淳于越這些儒生似乎很多,但許多人都看出大王是用人,並非是要用儒家治國。
法都不可能獨尊,儒家算哪門子回事?
只是眾臣心裡有些琢磨不清,既不用法,亦不用儒,大王究竟想用何種思想治國?
莫非又和那位李念有關?
李斯並沒和淳于越爭論,而是向嬴政奏道:“大王,‘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紙更勝竹簡,若禁之不用,的確可惜,然也不可使之廣傳天下,尤其造紙之法,定不可使為外人知。”
“臣以為紙可如鹽一般,僅為大秦所制,亦僅為大秦所售,凡需用紙者僅可從大秦購得。”
大王今日拿出這紙,明顯是想將紙推廣於天下,此為大勢,不可違!
但李斯又的確不想紙隨便流傳於天下,遂中和了那名大臣和淳于越之言:不禁紙向天下傳播,卻嚴禁造紙之法流出,他人造紙。
只要大秦牢牢掌握造紙技藝,不使之傳出,便能控制天下間紙的數量,就算有人用紙蓄謀為禍,也都在大秦掌控中。
且如此為之,還有兩大好處:一、不僅可用紙將諸子百家吸引來大秦,還可用紙來制約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中人只要不蠢,只要想讓自家學派的學說為更多人知曉,為更多人學習,在瞭解到紙對比竹簡的優越性後,定會被吸引來咸陽,向嬴政求紙。
而且,百家中有許多學派彼此是不待見的,甚至同一百家學派中也有互不待見的思想。
這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應:自己如果不去求紙,萬一給對頭學派或學派內的異端得到了紙,讓他們那些歪理邪說廣為流傳,那自己這正確有理的思想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