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世昭新書》,楚世昭的反向和親!
而楚世昭下西洋的決策,別說是李鳳寧摸不著緣由了,就連桓奕也是沒有看懂。
畢竟楚世昭做出的很多決策,比如說推出的【考成法】、【科舉制度】、【內閣制】。
這些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
【考成法】直接字面上就寫明瞭,它可以提升官員的行政效率,而且桓奕看了以後,大概也知道是個什麼樣的制度了。
差不多就是優勝劣汰,誰幹得好,誰就按照相應的政績升官,誰幹得不好,那就根據政績被罷黜或者降職,這極大地去篩選了那些在位置上不幹事的官員。
再加上楚世昭在青州那一帶地方的手段,專治各種不服氣的聲音,那些官員也知道楚世昭說一就是一,辦不好就要被罷黜,於是各個都賣命地開始治理地方。
【考成法】使得各地政治為之清明,行政效率大為提升,但弊端也是有的,桓奕是通過桓盛了解到了大周王朝的這些官吏,為了應對【考成法】,可謂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有些鋌而走險,道德不高的官吏為了政績,快速解決案情,甚至不惜製造冤假錯案,以最快的速度結案,獲取上升資本。
桓奕對這種官員,那是很不爽的。
畢竟她祖上,涼州三明的桓起,也能說是被官吏汙衊加罪,最終說也說不清,辯解也沒辯解的餘地,為了保證清白,在獄中自盡。
而且,楚世昭是桓奕的丈夫,她很難不為楚世昭去考慮現有大周王朝所出現的問題。
這最該死的...就是世家林立的問題,知識渠道、上升渠道完全是被這些人卡住了脖子,他們桓氏就是典型地被斷住了上升渠道,在朝堂沒有任何的政治地位和資源,還是靠兵權發家的。
【科舉制度】看下來,應該就是楚世昭拿出來不斷弱化世家大族對朝廷影響力的策略,方便讓朝堂不斷加入新生力量,這是打開上升渠道,有良性的循環作用。
【考成法】和【科舉制度】,桓奕可以一眼想明白楚世昭這麼做的原因。
這兩個政策實打實對國家有好處的。
尤其是【考成法】推出的早期,對大周王朝的吏治有了極佳的成效。
所以...下西洋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桓奕是涼州人,在北方很少接觸到水戰,尤其是下西洋這種接觸到大海的情況,她就更難想到其中的意義了。
但很快,畫面上就出現了令她大吃一驚的內容。
【晟武十九年,楚世昭設立了新的職務,名為巡洋總督,並授予汪池,而這支船隊在航行的期間內,汪池可以在東南地區具備‘欽差大臣’的特權,被賦予調動東南地區軍隊的權力,航行所抵達的區域,無論是駐留還是繼續航行,汪池所到地方的官員一定程度上要予以配合。】
【但是,由於大運河的工程仍在繼續。】
【汪池率領的船隊只能從福州府出發。】
【而汪池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經麻喏八歇國的時候,該國之中,東邊和西邊各有一個王,兩軍交戰,西王誤殺汪池船隊的登岸人員,他誤以為是東王的部隊。】
【楚世昭在送汪池離開大周王朝的時候,親自在朝會上接見了位卑身微的汪池,在這次君臣奏對中,楚世昭要求汪池出海萬不可墮了大周的威風,以至於國威受損,於是汪池船隊上的水軍被麻喏八歇國的西王誤殺後,汪池立刻震怒,代表大周王朝前去問罪。】
【西王立刻派使者謝罪,認為汪池能夠從那麼遙遠的地方過來,背後必然是有一個強大的帝國,於是態度謙卑,對於汪池的要求莫敢不從。】
【而汪池提出了相應的賠款,並要求西王交出地方的特產,以作為賠罪。】
【在多次品嚐當地的特產,汪池挑選了一些口味符合的東西帶走。】
【同時拿出了大周王朝的瓷器、絲綢,以極高的價格詢問對方是否感興趣。】
【西王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緻的瓷器和衣著舒適的綢緞,面對如此高昂的價格,他反而認為這是合理的,於是拿出黃金來兌換這樣的商品。】
【汪池用近乎在大周王朝內有五倍差價的情況
下,賣出了船隊所攜帶的一批絲綢。】
【很快,東王知道後,也向汪池發起了這樣的交易,以此和西王攀比身份之貴重。】
【在大周王朝裡,一匹絲綢的價格大概為六兩銀子,而在這裡,賣出了三十兩一匹的高價。】
【於是這一次遠航,汪池帶著三十六萬兩白銀以及各類特產回到了大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