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李言的感悟(一)
第1188章李言的感悟(一)
任何一種策略,即有利便有弊。
古往今來,凡所有大權集於一身的帝王,固然可以輕易成就不凡的偉業。可這種高度的集權也會使得一個國家始終處於險地,一旦君王有失,連個較錯功能都沒有。
對於一個國家帶來的破壞性,也是十分驚人的。
這種強勢人物年老昏聵,或者他們離世帶來的巨大權力空缺。就像落差極大的攔河壩崩潰,必然給之前看似穩固的權力架構帶來強烈的衝擊,輕則國家衰弱,重則皇權易手迎來大洗牌。
胡亥和朱允炆,都是能力不足的皇帝,卻要面對最為嚴峻的形勢。
表面上看贏政和朱元璋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穩如泰山的王朝,實則暗藏巨大的危機。
正是有鑑於此,漢朝在一開始的時候,劉邦就頗不及待的立了太上皇,皇后,儲君,並且把劉氏諸王分封各地。可以說,漢朝繼承了秦制,但在皇權的分配上,劉邦卻沒有一樣兒學習贏政。
漢朝前期幾代聖君所處的環境都十分安穩。上有太皇太后,有太后,中有皇后,有太子,下有宗室親王,還有外戚,甚至還有太監,漢朝的皇帝把集中於一人的皇權,分散給了圍繞在皇帝身邊的一大群人身上。
皇帝居於核心,用這個龐大的群體,來制約文官百官,盡而管理整個天下。
這麼多利益群體的相互制約,基本上保證了皇權的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個人的權威和能量雖然下降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別出新裁的群體領導了。這種模式開拓不足,對於一個守江山求穩定的大一統王朝來說,卻是足夠了,也算是十分先進的,可以避免昏君誤國。
對於臣子們來說,杜絕了他們針對皇帝個人下黑手,因為單單隻幹掉皇帝,已經沒辦法解決權力再分配的問題了。
那群以太皇太后或者皇太后為主的皇權代表們,可以從容的再立一個,他們要立誰,只會考慮他們的利益。
皇帝薨逝帶來的權力散溢,也只能便宜她們,而不會回到臣子們手中,除非臣子們把整個群體給消滅掉,但這是不可能的。
漢武帝劉徹奮三世之餘烈,親手打破了這種牢固的權力格局,把漢朝推到了頂峰,建立了不朽的功業。可他忘了,那些環繞在皇帝身邊的群體,即是一種束縛,也是一種對皇權的保護。
對於英主來說,這些群體就是限制其自由的束縛;對於庸主來說,這些人就是保護皇權的長城。皇帝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格局,才能擺脫束縛,駕馭這個群體。
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屏弊了庸主亂國的風險;而又無法阻礙英主崛起的腳步。
正是這種模式,使得大漢遠比大秦穩定,也比大秦延綿久遠。
歷史和現實的複雜性也就在此,有些事情或者說制度模式,真的很難說是對還是錯,更沒有絕對的正確或者錯誤。
彼之珍寶,吾之芥草;甲之蜜,乙之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