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石頭 作品

第939章 大唐與草原貿易體系的構建

 “就拿牛羊馬匹這種可以大量交易物資來說,在和平時期,中原王朝不需要那麼多戰馬和牲口,而一旦遇到戰亂,多半就是草原入侵中原,又會禁止這類物資流入中原。”

 “如此,可供交易的商品就更少了。”

 “而且草原商品都是簡單的粗糙製品,價格低廉;而中原商品精細複雜,價格高昂。長期而巨大的貿易差,要不了多久,就會把草原百姓的資源掏空,隨之就無法繼續交易。”

 李言一聽就明白了,就算不是經濟方面的人才,他也知道,這就是所謂的貿易不平橫,產生了嚴重的貿易順差。

 而突厥就是貿易逆差。

 等於是大唐站在產業鏈的中高端,對草原進行了商品傾銷。而草原原始單一的經濟下,很快就破產倒閉了,只好拿起刀槍,再去富饒的中原搶奪。

 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解決,就是大唐以朝庭的名義,強行制定商品保護價格,維持市場穩定,保障草原人的收入,避免遊牧民族畜牧行業的破產,從而大量湧入強盜行業。


 致使草原人武力強悍,最終威脅到中原的安定。

 第二以朝庭國庫為保障,每年大量採購牛羊馬等可消耗的生活物資,保證草原人有足夠的‘外匯’,用來從中原購買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須品,保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從而不加入流民強盜行業。

 而大唐也可以通過經濟來影響敵人,使得敵人即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不強大到足以威脅到中原王朝的地步。這些消費又能反過來繁榮大唐的商業,增加就業和稅收,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花些錢就能‘解決’一個潛在的無法征服的強敵,何樂而不為。

 要知道草原人活不下去,南下入侵,每次給中原王朝帶來的經濟損失都是巨大的,除開錢財之外,城池破碎,生靈塗碳,搞不好整個王朝都被推翻。

 不划算啊

 古往今來,就算在後世,朝庭也不敢讓治下的百姓沒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若是百姓連吃的都沒有,就只剩下造反一條路。

 相對而言,其實草原人就相當於一部份不在中原王朝轄地的野民,朝庭也是要解決這些人的生存問題,只要解決了,這些人可不戰而勝。

 可歷代王朝,都想把這些人趕出去,不管不顧。

 這些人沒了生濟,可不得想方設法的去中原打劫,用以活命嗎?

 只要給這些人一點兒吃的,那些大大小小部族頭領,就算成了一個個的村長縣令,會幫著朝庭管好治下牧民。

 若是打仗帶來的收益,遠遠低於正常交易,那誰還會想著去打仗呢?

 於是李言將這裡面的玄機給李世民君臣三人詳細的解釋了一遍,然後說道:“其實草原地域廣袤無邊,遊牧百姓逐水草而居,和中原百姓一樣,只要能吃飽飯,誰會願意拋家舍業,拎著腦袋上戰場?”

 “民以食為天,只要大唐能顧上草原人的肚子,草原將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