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竹林問道
老嫗微微側身,將吳正上下細細打量,和然笑道:“不懂也罷,榆木不開,其堅可貴。”
“你我雖初次相識,卻肯葬我入土,可見你為人誠謹忠厚,難能可貴啊!”
老嫗已然看出吳正為人正直憨厚,自己所說的那些人情世故,他又怎能參透,也正是這份正直,令其處身當世之劍門而能不受所汙。
吳正還道老婆婆在說自己愚笨,低下頭去面露尷尬。
卻是這一低頭,恰是瞧見老婆婆懷中的那把無絃琴。
好奇道:“老婆婆,您這把琴是不是壞了,為何一根琴絃也沒有?”
老嫗手撫琴板,道:“誰說彈琴非要有琴絃不可呢!”
吳正費解道:“沒有琴絃又怎會發聲呢?”
老嫗微微一笑,道:“年輕人,你可知撫弦弄管之人,共分有四大類呢。”
吳正雙眉緊皺,道:“在下孤陋寡聞,於樂理一竅不通,不知是哪四類人。”
老嫗不疾不徐地道:“這四類分別是愚樂之人、音樂之人、韶樂之人和聖樂之人。”
吳正好奇,欺身老嫗跟前坐下,問道:“這四類人是如何區分的呢?”
老嫗道:“所謂愚樂之人,自詡琴法超然,指法無雙,卻不知樂由情起,情輔樂生,所彈之音,所奏之調,只求刻意賣弄,實圖譁眾取寵罷了。”
“古語有云‘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也正是有此愚昧之人,才有此不奏之調,你說此類人是否為愚樂之人。”
不知為何,吳正首先想到的便是城中五音亭比藝的裴子羽和屈徵,如此說來,他二人樂藝如此高超,也只能算第一種人!
吳正道:“老婆婆說的在理,那何為第二類人呢?”
老婆婆道:“所謂音樂之人,已能擺脫第一類人的限制,不再拘泥於指法技巧之上,而能專注於情感渲染,音之三昧有所領悟。”
“蘇東坡詩中有云‘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其意輸心,其境自然可臨,禽鳥異獸而不可方物也!”
吳正若有所思,雙音門竹屋之前,裴、屈二位公子便是受樂門主點化而茅塞頓開。
自知捨本逐末,貽笑大方,想必此二人如今已能歸為音樂之人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