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三章 再進京
“姐夫,你跟我們學校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吧?”
“去年三校大學生考察團,真正說起來,這樣的一場開先例的,直接傳到海子裡,全國宣傳的活動,你們學校參與進來,那麼你們的校領導就是有好處的。不過如你所說,如果他們認為跟我沒有利害關係,那誰也沒辦法。”
“太複雜了。”宋運輝搖頭,忍不住的嘆氣。
“你有腦子,就是不去想那麼多而已。參加工作以後,你慢慢就明白了。”
王言沒再多說,轉而同宋運輝說起了發展。
小舅子好像一個好奇寶寶,什麼都想知道……
如同跟徐書記說的那般,王言在安雲大學和工學院又各自演講了三天,對有意向來晉陵的大學生進行了登記。
還是有不少大學生有意向的。
現在的晉陵比一年之前發展的更好了,大學生們都看報,一有什麼大事,晉陵就能上報紙,是報紙上的常客。
水電廠、火電廠的建設,新銷售的機器,金屬材料的一些小突破,年終統計的職工工資待遇,廣交會上做外貿的好成績,凡此種種。既有國家肯定,同時又賺錢,職工的福利待遇又好。
最重要的是,王言許諾的工資待遇並不低。去年時候說是起步一百塊,這時候又漲了二十,同時去了直接分房,舉家搬遷父母親人都給安排工作,子女上學免除全部費用。
可以說,找遍全國,也沒有比晉陵給出的條件更優渥的。
至於所謂的前途,國家都肯定了,那還能沒有前途?
而去年參與了大學生考察活動的學生,回來以後普遍反響良好,對晉陵很是推崇,這也自然側面影響到了全體學生的態度。
同時晉陵的牌子也已經開始響亮起來,推出的衣服鞋帽之類的,哪怕貴,人們卻也是認可的。有消費能力的人,是願意消費的。無論是品質,還是樣式,晉陵都是佼佼者,是八十年代初的潮流引領者。
本該風行的闊腿喇叭褲,甚至都被晉陵影響的沒有掀起絲毫的浪花……
如此種種利好之下,大學生們還是很踴躍的,不枉王言先前折騰那麼久。
當然意向是意向,最終是不是要去,那就不一定了。
不過王言還是希望他們能把握機會,因為晉陵的大學生缺口,最多隻會持續到八五年。
畢竟晉陵的教育投入可是很大的,在這個六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徹底執行的階段,他們幾乎實行的就是十二年義務教育。因為他們縣裡是強制上學,不上不行。
從七九年開始實行,過了七九年八零年的兩屆大學生,八零年以後上大學的晉陵人,畢業以後不用王言再親自忽悠,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會回來。
因為對比起之前的大學生,他們在縣裡的時間更多,更能明白晉陵的好,明白晉陵職工的好,他們離開晉陵,再對比一下,那感覺就更強烈了。
到了那個時候,晉陵每年都會有穩定的掌握了知識的大學生補充進來。同時,廠內送出去進修的各種人,也已經學完回來,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都是可堪一用的。
至於真正的有天賦的,可以自主研發的天才人物,那就得看命了,強求不得。不過王言本也沒有強求要那樣的人,他要的只是能在他的帶領之下,貫徹落實他的想法的人。而不是現在這般,連一些最基本的實驗都要他自己做……
在這兩所大學結束了演講以後,王言又一次來到了熟悉的北大。
許久不見的夫妻倆見面,必要先深入的互訴衷腸一番,才好躺在一起說悄悄話。
宋運萍摟著王言,也不嫌棄熱,由著王言把玩著大寶貝。
她問道
:“這次過來呆多久啊?”
“至少一個月。”王言說道,“我們請求國家給廠裡分配大學生,我得去跟相關部門的領導好好聊一聊,爭取得到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
“那你還去我們學校演講嗎?”
“肯定去啊,我排隊等著見領導,也沒別的事兒。廠裡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來一直到年後的這一段時間,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給晉陵招人才。
我不只要去你們學校,北京的這些大學,那麼多的大學生,我沒事兒都去晃悠晃悠。國家分配是國家分配,我自己拐走的人,誰也說不出什麼。”
“房子夠分嗎?”
“到年底,能預留出一千套房子,肯定沒有那麼多的大學生,怎麼也夠了。”
打聽了一下現在晉陵的情況,宋運萍問道:“小輝怎麼樣?”
“挺好的,說是不考研了,想去金州化工。”
夫妻倆就這麼漫無目的的聊著,東一句西一句的,卻也不覺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