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軟心人 作品

第一部 殿州驚濤 108、石寨港

蘇瀾沉思,不知道這一世的石寨港有沒有泉州港,也就是刺桐港那活了千年的璀璨和盛世的繁華?!

蔡林的馬車是載貨的敞篷馬車,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欣賞周圍的風景。

蔡林一路指點著。西邊巍峨聳立、綿延起伏的是雲山山脈,雲江發源於此,蜿蜒曲折在石寨港匯入大海。蘇瀾就想著,前世泉州的主要河流是晉江,它的發源地是戴雲山。

蔡林又指著雲山山脈的支脈開元山介紹說,山上有座開元寺。始建於唐代,歷經修葺,香火鼎盛。

蔡林又指著一處山道,那裡是清源山,西峰下有老君巖造像,是前朝修建的道教石造像。那裡還有摩尼光佛造像,是外國商人、摩尼教徒在大成修建的珍貴造像。

蔡林還興致勃勃地道,靈山東麓還有伊斯蘭教聖墓。他是穆斯林,經常來此祭拜。

蘇瀾萬萬沒有想到,蔡林的曾祖母竟然就是阿拉伯人!難怪蔡林的長相有點像混血!蔡林說,幾十年前他的曾祖母隨著做生意的父親到大成,後來嫁給殿州人成家立業,做瓷器生意。再後來因為蔡林的祖父患病,家業才漸漸衰敗下來。但是蔡林和他的父親蔡橋懂阿拉伯語。因為與磁窯有著天然的樸素的感情,所以他們父子都在顧琅的窯廠工作。蔡橋、蔡林對瓷器都比較在行。

蔡林還說,雲江南岸的丘陵地帶,瓷土豐富,制瓷及運輸條件得天獨厚,唐朝時就建有窯場。尤其是有座金交椅山,那裡的磁灶窯燒製的瓷器遠銷南洋各地。他們家原來在這裡就有座磁灶窯,可惜後來賣掉了。

蘇瀾聽了心裡一動。也許,蔡橋、蔡林父子會是她很好的幫手?!

馬車嘚嘚、嘎嘎地走著,離石寨港越來越近。漸漸地,可以看到一些廟宇和航標塔。

蔡林指著遠處說道,那座雲江入海口的石頭山上,就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廟宇。真武廟生動展現了人們獨特的海洋觀和海神信仰。它的東邊就是雲江碼頭。

蔡林又指著遠處的三江口碼頭道:“你看那裡有座橋,那可是石寨港唯一的海上石橋喜橋!”

蘇瀾果然看到大海中,一座石橋宛如彩虹飛落海上,人來車往好不熱鬧。

他又指著附近的一座山頭道,那是九日山,每年夏冬兩季,市舶司的官吏都會在九日山麓的延福寺、昭惠廟舉行向海神通遠王祈求航海順風的官方典禮,並摩崖刻石記錄盛典。蘇瀾知道,古代帆船出海憑藉季風驅動,負責海外貿易的官員為商舶舉行儀典,體現了古代海外貿易管理制度的成熟。

蘇瀾聽了更是稀裡糊塗。與前世相比,這些地名似是而非,甚至是張冠李戴,還真是不能簡單地斷定,今世的殿州就是前世的泉州。

遠遠地可以聽到石寨港外大海那永不停歇的轟隆隆的濤聲,也可以見到海上的航標塔。

蔡林一一數說著:“小姐,你瞧那出海口岬角前端的金簪山,像不像一隻金簪啊?山上的九勝塔可是出海航道的主要航標塔!它可是重要的航海設施!大家都說,看著九勝塔,出石寨港,航海人祈求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看著九勝塔,進石寨港,航海人賺得是金銀滿倉,盆滿缽滿!九勝塔,那是富裕塔、平安塔!”

蘇瀾頻頻點頭。

蔡林接著道:“瞧,那是萬壽塔!依借山勢,北依石寨港,南眺重洋,也是商船出入海灣的主要航標,它可見證石寨港海外貿易活動的繁榮。”蘇瀾覺得,蔡林是一個很好地講述者,今天幸虧帶他來了。

馬車嘚嘚、嘎嘎地歡快地往前跑著。轉過一個山巒,石寨港的全貌映入眼簾,撲面而來的畫面首先竟是千桅萬帆遮天蔽日、風檣鱗集百舸爭流的波瀾壯闊的宏偉氣勢!

蘇瀾仔細觀看,發現各艘船隻的船帆並不相同。有單桅單帆,雙桅雙帆,三桅三帆;也有少桅多帆,增加帆而不加桅,即將帆增加在大帆或頭帆的頂部、底部和兩側,帆面的寬度遠大於船寬。有些大型船隻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傾,上懸布質硬帆,篷杆較疏而粗。

蘇瀾看到有隻船,是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達二十多米,主帆有三面,使用風力航速最高估計可達每小時十海里。

還有的船隻,除設桅、帆外,兩側還有櫓,有風揚帆,無風搖櫓,行駛靈活,而且篷長櫓快,船行水上,有如飛鳥。

帆的形狀也各式各樣。蘇瀾就看到一艘正揚帆出港的三桅三角帆船。

她還看到,有的帆形如張開的摺扇,被稱為平衡硬式斜桁四角帆,是當時帆面積最大的船帆。也有百葉窗一樣的木質船帆,可以使用很多年不換。

恰恰這時候,朝霞映紅了整個海面。迎著太陽的,片片白帆也被太陽染紅了,像一面面巨大的紅綢在飄揚!揹著陽光的,則像綻開的一朵朵白蓮花!

只見進港的忙著收帆,出港的忙著張帆。一些海鳥貼著船帆,收帆下降,升帆飛天。有些傻鳥逆向而行,就被打落到海面,有的倉惶掠起,有的葬身大海。

蘇瀾感覺自己正在觀看一部反映古代航海故事的3d電影。畫面上,藍色的天空和海水之間,有白色的雲朵和白色的浪花,金色的陽光,紅的白的船帆,飛翔的海鳥,轟隆隆炸響的驚濤,真是色彩濃烈,畫面真實,音效逼真,波瀾壯闊!

蘇瀾看得血脈賁張,激動不已。她承認,她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各式各樣的船帆!而甘甜則不停地罵那些鳥太傻太蠢。

看蘇瀾和甘甜如此激動,蔡林潑冷水道:“因為帆、翻同音,船員非常忌諱,帆就直接叫做篷!帆船就叫蓬船!”

看了半天的帆,蘇瀾這才仔細地觀察起船來。隨便數數,大舶過百,小船不可勝數,大大小小的船隻加起來起碼超過三百多艘!

這時候的船,無論新舊,無疑都是木船,一般都是樟木船、楠木船、柞木船,還有松木和杉木船,也有鐵力木船。新船顏色清亮,木香芬芳,好像初出茅廬的小夥;老船顏色深沉,傷痕累累,一看就是飽經風霜和驚濤駭浪的洗禮!

蔡林還介紹說,石寨港停泊的船,有一部分是從石寨港沿著雲江上溯的內河船,負責把雲江沿岸出產的茶葉、瓷器、錦緞、桐油、生漆等運送到石寨港;有一部分船則是海船,負責把貨物從石寨港運到高麗、倭國、琉球、呂宋、占城、馬喇加、身毒,甚至阿拉伯、波斯等地。一般來說,內河船的載重量比海船要小。而石寨港的內河船大約是航海船隻的數量的一半,說明這時候的內河運輸也非常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