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三十章:一代天驕(4)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三十章:一代天驕(4)
最後一根木製的椽子被裝上了大車,車伕一聲口令,鞭子抽得脆響,四匹羸馬齊齊甩開蹄子前行,沿著一條明顯是臨時鋪就的道路向著西面緩緩行去。在這兩大車的後面,是一處塵土飛揚的大工地,各種各樣的土方木料隨意地堆在道路兩邊,等著裝車,遠處傳來一聲沉悶的爆炸聲,那是工兵營在進行爆破作業,隨著這聲悶響,最後一片屹立著的殘垣斷壁轟然倒塌,在平地上又製造出了一個碎土塊和殘破木方組就的垃圾堆。
在幾個漢奴揮著鞭子驅趕下,一個個赤著上身的契丹人步履蹣跚地走了上去,開始清理廢墟,將土塊堆上一個人就能推動的手推車,運到路邊去。這種手推車是陳家收購軍工司車馬社後的新產品,眼下在延州頗為流行,工藝簡單,製造不難,但是零件損壞率較高,私人造起來並不划算。
在這個土木垃圾堆的後方,是一片廣大的平整地,順著地面上偶爾也會高出地面的那些坡坎,還能隱隱看出一絲城牆的痕跡,而那些隱隱成長方形的顏色區分明顯的印記,則是舊日的裡坊規制殘跡……
雲中城,已經從地球上被抹掉了……
這是一項頗為浩瀚的工程,大周朝霍國公檢校太尉右衛大將軍八路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同志再一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卻是可以在一個月內拆掉的……
這個任務,在最初的南路軍政司會議上,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此次大軍東征,戰鬥禁兵兵力共計步騎一萬四千人,後勤廂兵將近一萬六千人,徵隨軍民夫一萬五千人——這些新來的流民暫時分不到田地,白養著消耗糧食還不如投入到戰爭中來當做人力資源投入,延安縣流民大營本來就是實行軍事化管理的,將這些人編組隨軍也還方便,一路上難免有些減員,這卻要算作戰爭消耗了。這些數字乍看起來不算小,但是認真一分攤,卻又實在不夠用,步兵團騎兵團的力量要用來作戰,不可能用作運輸,廂兵的力量保證大軍糧秣軍資已經很緊張,民夫們還要負責將大量的物資6續運回延慶,相比起這個任務量,一萬多人的民夫實在算不上多,因此李要拆掉雲中,基本上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
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魏遜的監軍司,監軍司負責監管所有俘獲的胡漢俘虜。大軍掃蕩之下,一個個契丹部落被連根拔起,大批契丹貴族、家丁和漢人奴隸統統淪為俘虜。魏遜故技重施,將契丹家主貴族綁在一處,所有漢奴上前一人抽一鞭子,納了投名狀,而後就是給漢人奴隸分八路軍建軍初期的第一批制式裝備——削尖的木棍,將這些漢奴組織起來,負責監督役使契丹貴族和家丁們去做苦力。
這個法子也並不是立竿見影,一開始頗有些貴族家主不肯認頭,漢人奴隸又懦弱慣了,往往真的鬧起來就四散奔逃,因此俘虜營暴動在開始的五六天裡並不算新鮮事,結果也很是血淋淋,凡是暴動的契丹部族所屬,一律行軍法斬殺,凡是逃散的漢人奴隸,抓回來一律和契丹俘虜一道做苦役,如此幾次三番,砍了兩百多顆腦袋,的人也就漸漸少了。
當然還有輔助措施,所有契丹俘虜一日只有半個乾糧麵餅,幹活的時候一律精赤上身,監管的漢人奴隸則每日配給兩個乾糧麵餅,高級一點監管的還能有點醃蘿蔔佐餐。
殺牛的騎兵團在四處打草谷,收斂來的契丹俘虜最少有四五千人,這些人每日不過消耗麵餅兩千個,合不到十三石糧食,一個月下來消耗了不過四百石糧食,收穫則是拆掉了雲中城。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代價,有八百多人在繁重的勞動中倒下了。
飢餓,營養不良,再加上在初春的氣候中光著身子從事繁重的勞作,俘虜中的患病率極高。
好在魏遜在這項工程開始之前宣佈了一條政策——只要城池拆光,就放這些俘虜離開,每人給予三天食水。
人有個盼頭才好……
那些被拆下來的土方木料,魏遜原本準備運回延慶——窮的掉渣的八路軍府庫對於任何可能成為生產資料的東西都不會放過。但是很快,所有人就現這是不現實的,拆掉雲中容易,將一個雲中運回延慶,那是痴人說夢。能將所有的木料運走就已經是極限,土方完全沒可能。
對此李一句話定下了調子——不必一定要運回去,能運多遠運多遠……
於是,昔日的雲中城,就這麼散落在了方圓五六十里的範圍內……
至於未來大遼有沒有能力將這些土方一塊一塊撿回來重新堆起一座雲中城,李想都沒想——與其這麼做,還不如重新挖掘土方再建一座雲中更加容易些。
納了投名狀的漢奴這一
次都要隨著大軍迴轉延慶,沒有了這些漢奴,一向不擅長建設的契丹人能在原地搭起個土圍子就算創造奇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