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三十章:一代天驕(3)
李文革改革官制之後,相應的大小官員都有了相應的行政級別,也就是散秩。不過能夠得到相對高品的散秩的官員寥寥無幾,文官當中,李彬是正二品的特進光祿大夫(唐制特進光祿大夫從二品,李文革改為正二品,從二品散秩定為光祿大夫),秦固是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其餘的文官最高只有正五品上中散大夫散秩,那是幾個實任州官,比如說文章,他的官稱全稱便是中散大夫權知延州政事。
而沒有實際職事或者差遣的文散官當中,不少都是在去年的土地稅收新政當中因為“被出售”土地田畝而相應得官的地方氏族族長,比如高允文,作為第一大地主,他的散秩就是從五品下的朝散大夫。也有個別特例,比如祖霖,她因為發明了新的水壩灌溉系統被授予朝散大夫散秩作為獎勵。
最多的是第三種,就是慶州和夏州實行農社制度之後被推舉為農社知事或者同知事的“東事”們,這些人當中級別最高的是鄉社的知事,被授予正八品下徵事郎散秩,級別最低的是亭社的同知事,被授予從九品下將仕郎散秩。
按照目前的遊戲規則,這三種人將自動成為延慶七州的“諫議郎”。
諫議郎的職權有兩項——參議縣政和推舉諫議大夫。
所謂參議縣政,具體實施起來有兩條,一是任何一道縣命布達之前,必須召集全縣三分之二以上的諫議郎進行會議,諫議郎可以對縣命進行議論,並記錄在案,但諫議郎無權否決縣命;二是十名以上的諫議郎聯名,可以對縣治內的任何一名職事差遣官員提起質詢案,質詢案之發起緣由、內容及其答覆案記入官員資序,但質詢案同樣不能否決縣命。
推舉諫議大夫就相對好理解一些了,在下大夫和中大夫的推舉過程當中,初試合格的士子相當於擁有被選舉權的候選人,而這些“諫議郎”們,就是擁有投票權的選民。
不過這項職權,受到了很多坑爹的限制。
比如說,諫議郎不能被推舉為諫議大夫,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兼任著所在亭社甚至鄉社知事或者同知事職銜的“蒙生”(指通過了縣級初試的科舉考生),那麼你首先必須先辭去在農社中擔任的職務以及因此獲得的散秩官銜,才能成為諫議大夫的候選人。
再比如說,具有實際職事差遣的人不能被推舉為諫議大夫,也就是說如果你好不容易通過科舉或者其他的途徑在縣、州兩級甚至是節度府觀察府謀得了一個不錯的職事官或者差遣,那麼你得先辭掉這個來之不易的實權官缺,才能成為諫議大夫的候選人。
好不容易獲得了實權位置的行政官僚們,誰肯輕易放棄到手的實權官缺去換一個空有好名頭卻實際上除了能張嘴說話啥實際權力都沒有的虛名頭呢?
而目前的科舉,除了複試被刷下來的落第考生之外,所有進士均會被錄用,最差的也能混一個令史的位置,這是實實在在的公務員編制,比起那個還要推舉投票才能確定的“諫議大夫”來,到手的東西總是更穩妥的,這也就實際上決定了,凡是中了進士的人,都不會成為諫議大夫。
謝昰有些明白高紹元為何要召自己這樣家境貧寒卻又在春闈複試當中落了第的士子前來了,這個知客廳內,能做“諫議郎”的人不少,但是符合這個“諫議大夫”標準的人卻並不多,自己恰好是其中之一……
反觀冉傕和方才被他稱之為“寧三郎”的那位同學,卻是臉色有些發黑,冉傕自家是通遠寨的同知事,身上帶著文林郎的散秩,至於寧三郎,那更加的不得了……他是周治慶陽縣治下鎮原集的知事,那也是慶州八縣當中唯一的一個鄉級農社,作為鎮原集的知事,寧三郎身上的散秩是正八品下的徵事郎。
三個人都參加了今年的春闈,同樣都是在複試當中被黜落,冉傕和寧三郎家中各有產業,倒是不愁生計,大可繼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待半年以後的秋考,謝昰的日子卻是頗有些難捱。
然而如今在這知客廳中,冉傕和寧三
郎卻都恨不得自己此刻能夠與謝昰異位而處。
樂蟠縣來的農社知事同知事不少,落第舉子倒也有五六個,然而身上沒有散秩卻又通過了縣裡初試的,卻只有謝昰一個,若是現在推舉下大夫,謝昰根本沒有競爭對手,幾乎可以直接當選……
這***簡直是等額選舉……
儘管冉傕並不知道啥是等額選舉,此刻卻同樣對謝昰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羨慕嫉妒恨……
同為一個寨子出來的同鄉,同為一個考場上灰頭土臉敗下陣來的草雞,謝昰眼見著即將是從七品下的諫議下大夫了,這個身份比起寧三郎來都要高上一頭,更有甚者,若是運氣好,撞上一個從五品下的中大夫說不定都有可能,然而自己卻只能混一個沒滋沒味的“諫議郎”。
望著滿臉興奮的謝昰,冉傕不由得攥緊了拳頭,胸中不住發出陣陣嚎叫——這做人的差距,咋就這大捏?
……
晉陽城內,萬籟俱寂,黑沉沉的夜空上遮著烏糟糟一片雲彩,不要說星星,就連月光都透不出來,這個時代的大都市都還保留著初唐的夜禁制度,但凡入夜,城內裡坊便紛紛關門閉戶,大街上禁止閒人走動,有巡丁武侯沿街巡邏警戒,一是防火,二是防賊,四周的城門更是落鎖,吊橋拽起,要等天明才能重新開放。
平日裡尚且如此,如今戰火頻仍,晉陽作為國都,警備更為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