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七章:戰爭的腳步(5)
顯德元年二月初二,豐林山,六韜館。
隨著八路軍的規模日漸擴大,六韜館的氣象也漸漸成型,最早那個只有兩進院落巴掌大地盤的寒酸學堂如今早已擴充為由授課區、訓練場、營舍區和眷屬區四大區組成的大型軍事院校。館址也早已從前山南坡遷到了後山的一處山坳中,佔地將近六百公畝,館內共有祭酒以下行政人員十八名,教師以下教職員工五十六名,下轄二級學院三個,分別為規制堂、武經閣和資仁院,目前專業暫不分科目,只分初級和中級兩班,中級班下轄五都十隊,初級班下轄四營二十都四十隊,共計學員兵名額兩千五百員——這目前只是理論員額,六韜館原本只有終極班,初級班是廣順元年七月開始才開設的,初級班的主要招生對象是那些在歷次戰鬥中表現優異的士兵。平夏之戰李文革麾下有將近四個主力團和將近七千名廂兵參戰,這些部隊在經歷了戰場淬火之後已經基本完成了新兵到老兵的轉變,李文革回到延州後遂花大力氣擴建六韜館,抽調了大批有經驗文化水平較高的軍官到六韜館的三個分院輪流擔任教官直講等職務,開設初級班,將所有禁兵和廂兵中的菁華一股腦送進六韜館回爐煅打——李文革本想做得更徹底些,但靈鹽戰爭和河套方面的戰事拖了這個計劃的後腿,無論是沈宸還是細封敏達都堅決不肯在這個時候將有經驗的老兵送回來,沈宸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在鹽靈軍政司下設一個六韜館的別館,在戰爭進行的同時對老兵進行培訓,這個方案好歹給了李文革幾分面子,細封敏達則更為直接,他派回延州的信使戰戰兢兢向李文革轉達了這個党項羌的答覆。
馬兒只有跑起來才有力量,學堂裡面出不來騎兵!
李文革無語……
未來有了錢,可以考慮在河套地區建立一個騎兵訓練基地。李文革當時決定妥協的時候如是說,對於這個遠景目標,他此時也僅僅是說說而已。在六韜館建立初級班,是他為了大規模擴軍計劃而播下的種子。與初級班的建立同時進行的是軍隊中士官制度的改革,原本八路軍軍制中最低的軍銜為陪戎副尉,要獲得這一軍銜必須經過六韜館中級班的培訓和考核。在初級班成立後,李文革在陪戎副尉之下正式設立了士官軍銜,共分兩等,一等稱銳士,二等稱軍士,經過六韜館初級班肄業考核獲得軍士資格的士官將有資格在未來的軍隊中擔任伍長職務,而獲得銳士資格的士官將可以擔任什長。士官不是軍官,不列入流品,只相當於武舉功名。
由於半年來一直在進行戰爭,因此李文革的這一計劃實際上只進行了三分之一,初級班的編制從未滿編,到顯德元年二月為止,李文革總共只培訓出了不到九百名士官。
隨著軍隊的大規模擴編,這九百名士官如今大多都已經分到了延安鎮部隊當中去擔任什伍軍官,而河套方面和鹽靈方面選拔抽調出的輪訓人員則正在6續入校,李文革無疑是想在大戰來臨之前給自己麾下的部隊再輸一遍血。
然而他已經沒有時間了。
十餘騎在山谷間拉出了一溜煙塵,從延蘆公路方向直驅六韜館駐地的山坳。
站在規制閣丞廖建忠身後.的十幾名軍官此時心中都在暗自猜測來人的身份,廖建忠本人卻是一臉的平靜。
廖建忠乃是出身原彰武軍系統.的老人,當年曾經擔任左營指揮之職,那時候李文革還在他的手下做隊正,論說起資歷來比起如今的許多軍中新貴可是老多了,如今他在六韜館規制閣擔任閣丞,軍銜是正六品的昭武校尉,比起原先的八品指揮,也算是大步升遷了,只是這種升遷在如今的八路軍中就顯得暗淡多了,無論怎麼說他畢竟屬於後來投效之人,比不得當年那些在丙隊和前營與李文革一道出生入死的親信。他能有今天的位分,一方面是當年李文革執掌丙隊的時候結下了善緣,非但沒有諸多刁難,反倒私下裡行了許多方便;另一方面就是當年代表軍方推戴李文革接任節度使職務,他是代表,勸進之功,自然也非尋常可比。
旁人怎麼看,廖建忠本人並不.在乎,他心裡很明白,李文革對所謂錦上添花的勸進之功看得很淡,或者說他根本就不在乎當年的彰武軍軍方是否會推戴自己,一路行來,這個二桿子幾乎步步都是靠著實打實的力量才得以上位,誰要是想自恃推戴有功在他面前邀功請賞,只怕反而會自取其辱。自己的出身已經註定了很難晉身八路軍的核心領導層,能有這麼一個實權和待遇都相當不錯的位置繼續混飯吃,自己就已經應該知足了。也正因為他的低調,再加上他曾做過李文革直屬上級的經歷,讓八路軍的幾大巨頭對他都頗為關顧,周正裕那老好人自不必說,就連魏遜這等天天日日以猜忌他人為本職工作的監軍頭目在他面前都保持著一
定的禮數,六韜館二級學院的丞這一級職事原本只有從六品,只因為擔任這個職務的是他,魏遜特意將軍銜調了一級,三名二級學院丞當中,只有廖建忠的軍銜是昭武校尉——這已經相當於規制閣司業的軍銜了。
這一切都多虧了他為人低調廣結善緣,要知道就.在此刻,前彰武軍衙內指揮副使張圖正在苦哈哈冒著極度嚴寒的天氣在大河冰面上督送人員物資,當年彰武軍中的三號人物如今不過是個宣節校尉,還隸屬廂兵編制。
廖建忠很滿足——比起張圖,自己的待遇已經是在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