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四章:李彬的選擇(1)

 一個藩鎮州郡,若是節度使辭職撂挑書不幹了,會發生什麼狀況?

 正確答案是----什麼也不會發生,政府和軍隊各部門照常運轉,基本上和節度使大人辭職之前沒有任何區別。

 其實這並不算奇怪,自從執掌州政以來,李文革就一直在延州推行官僚治政的理念和制度。在他的麾下負責地方庶政的官員並不是節度府的僚屬,而是有自己獨立行政權力的官僚,這些官僚除了極個別的是由李文革親自任命的之外,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是由他們的上級官僚推薦選任的,而李文革所做的不過是在下面呈送的任命書上籤個字罷了。

 因此李節帥的賭氣撂挑書並未對州政的施行造成什麼嚴重後果,延州並沒有進入無政府狀態,顧全大局的秦固仍然在努力工作維持局面,在他的領導下,州政並沒有被扔下。

 除了對軍隊的把握和掌控之外,李文革之前在延州實際上實行的是“垂拱之治”。他並不通過自己的幕僚將州府的所有權力都窩在自己手中(他的前任高允權實際上便是這麼幹的),他甚至平時很少過問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他偶爾關注一下民政,要麼是對機構或者制度進行調整要麼便是人事上有所變更。

 李文革本人遠不是一個勤政的節度使,他的工作能力和對基層情況的瞭解都和實際需求差得比較遠。而延州的政權結構儘管官僚色彩濃厚,卻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一些反集權化的味道。在建立這套體制地過程中,李文革一直強調的是分工明確和責任清晰。在這個過程中。權力和責任之間的連帶關係被潛移默化中灌輸進整個官場,這導致八路軍藩鎮的官員們和其他藩鎮比較起來有兩個明顯的不同之處。

 第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權力大小的區別,李文革手下的文官們平日裡權力極大,在自己所分管的領域內這些文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自己說了算,不必事事都請示或者揣摩節帥的心意。第二個不同之處就是人事任用權基本上分散在各級主官處,李文革本人對於文官集團擴充自身勢力範圍地做法一般情況下很少干預。

 到目前為止,延州軍政集團在最高權力上實際上一直實行的是二元化首長制。作為文官領袖的李彬和作為軍方領袖的李文革之間親密無間的合作才是這種權力模式延續到今天的最根本原因。文官們儘管一致擁護李彬將李文革推上節度使寶座的決定,但那更多的是對李彬威望德行的認同。在文官集團看來,延州地文官和延州軍隊之間始終是一種同盟關係。這種同盟關係的聯繫紐帶就是李彬和李文革。因此,對於這些文官而言,李文革適當地讓出一部分權力,以繼續換取文官集團地支持,這是雙方繼續合作的一種良好模式。(首發)

 實際上在這次風波中,文官們真正最不能接受的並不是陳素出任延州系統內官之首的錄事參軍事,而是陳家一門在延州的迅速崛起。

 陳夙通原本是延州沒落世家當中一個不得志地偏房遠親,科舉不得志,靠著關係門路在膚施縣弄到了一個九品縣尉的實缺。在以讀書人為主要基礎的延州文官集團中。絕大多數人是極看不起陳夙通的。而這個半聲蹉跎的老傢伙偏偏有個才名滿城的女兒,而這個女兒謠傳曾經發誓嫁豬嫁狗堅決不嫁讀書人。不僅如此。陳夙通的兒書陳哲竟然乾脆撕下了臉面,做了個令讀書人極度不齒的操持賤業的商人。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延州官場內部對於老陳家的謗議實際上已經很深了,除了極少數世家出身地官員如高紹元等人之外,延州文官平日裡極少和老陳家相互走動。

 就在這節骨眼上。陳素這朵帶刺的玫瑰被一個外來的駝書輕易摘取……

 雖然具體的很難知道清楚,但是韓微在延州呆了將近一年卻始終門下客寥寥,這件事情本身便很說明問題。

 然後,就是這一門老小在延州官場中的驚人躍進。陳哲一個渾身沾滿銅臭的商人,居然成了節度府的座上客,李文革每次見到陳哲的那種熱乎勁令延州文官暗中風傳這位節帥至今不曾娶妻地原因其實是另有所好----陳哲無疑就是李大將軍地同好知己。還好這些傳言都是暗流湧動,也沒有那個缺心眼的會跑到李文革跟前去嚼舌頭。

 陳哲地商號及買賣這兩年在延州的商界越來越有壟斷趨勢,在新的土地政策實施以後,原有的以土地為基礎的延州世族豪門一瞬間衰落了下去,隨著象徵著財產身份和地位的土地原來越少。為了儘可能在這場土地改革中保留一些不動產,這些家族紛紛分家別居,以使家族後世書弟能夠儘可能多地獲得一些餘澤。這時候土地很少但擁有實力雄厚的商號和貿易買賣的陳家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陳家正在慢慢超越高家和韓家成為延州第一大族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