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十八章:慶州風雲(1)

 都騎兵,兩都步兵,外加兩營折家步兵,這便是李文的全部家當。

 除了這些作戰部隊外,八路軍廂兵團水兵營此番出動了一百二十艘船,其中八十三艘小船是從延水上通過人力肩扛拖曳在十天內走陸路轉移到洛水上的,九十四里的路程,民夫營的一千三百多民夫幾乎全體出動,晝夜輪班,這才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了水兵營的轉移調動。另外三十幾艘船則是周正裕通過贖買或者徵用的手段弄來的民船,其中十條大船是從下游的鄜州大商人手中購得,動用了陳哲的關係,這些正準備積極進入延州州市場商人對於這個巴結李大將軍的難得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有水兵營的配合,部隊的後勤補給便輕鬆了許多,一千作戰部隊沿河谷西進,水面上的廂兵們一大早起來為作戰部隊做好早飯之後便等待,直到部隊用飯完畢上路,他們才開始收拾營盤打理輜重,然後上船,揚帆西進,搶在部隊前面到達預定的紮營地點,趕在大部隊抵達之前紮好營盤做好晚飯。因此作戰部隊幾乎不用在紮營上耗費什麼體力,每天固定行軍三十里到四十里,只要抵達預定的紮營地點便有現成的帳篷可住,有熱飯菜可吃。已經習慣了有廂兵輔助作戰的八路軍士兵倒還罷了,那些第一次與延州軍混編行軍的折家軍老兵們對這一切卻頗感新奇。這次行軍對他們來說是最舒服地一次行軍了,在進入慶州地界之前,這基本上就不算行軍,只能算是一次遠足旅遊……

 水軍很費錢,但是在黃土高原上,一旦你擁有了一支水軍,很多時候會很省事。

 高原山區的道路,大多順著那些大大小小的河谷修建,而農田和村莊,也大多沿著這些河谷分佈。延安膚施兩縣,就在幾條河流交匯形成的沖積平原上。

 沿著河谷的道路行軍,如果有一支水軍,軍事調動的效率將大幅度提升。

 這一次因為有作戰任務,因此李文革沒有安排全軍乘坐船隻去慶州,步兵和騎兵都是旱鴨子,走水路並不見得比走旱路更為安逸,吐個三四天,足夠將一支部隊吐垮的了。

 但是既然有水軍,那麼就可以盡最大可能節省時間和精力。

 將部隊從與作戰無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隨軍的將領,除了統領騎兵的細封敏達之外,便是作為全局指揮官兼折家兩個營最高指揮官地折御卿。這個八路軍和折家軍聯盟的象徵式人物絕不是個花瓶。十七歲的少年面對金戈鐵馬的戰事沒有絲毫的不適應,李文革甚至覺得這小子適應的比自己還要好。

 我第一次殺人的時候,只有九歲!

 這是折御卿自己說的。

 秦舞陽十三歲殺人,便被司馬遷寫進了歷史,眼前這個娃娃,居然九歲就已經是個殺人兇手。李文革心中暗自感嘆,戰亂。帶給世人的是一種怎樣的經歷啊……

 處在府州那種三面環敵地戰略位置上,李文革相信,州治中的每個人,在必要的時候都能夠隨時轉變成合格地戰士,不要說以武略傳家守護了府州五十年的折家了。

 即便如此,九歲殺人的折御卿還是令李文革感到某種深沉的悲哀。

 自己九歲的時候已經能夠穩穩端住八一槓打出八十環以上的成績,這很難得,但是李文革自己清楚,那和殺人是兩回事。

 折御卿年輕。因此他身上有著折家老將們所不具備的朝氣和學習能力。

 幾個月來,這個年輕人在李文革軍中如飢似渴地學習著那些由這位新任節帥給這個時代地軍隊帶來的新東西。在蘆子關前線呆了三個月。和党項人數次交兵,更令折御卿對李文革的練兵方略如痴如醉。

 其實作為折家子弟。他一眼就能看出八路軍的戰力雖然強悍,但也還沒有強悍到超過百戰餘生的折家老兵的地步。折御卿所欽佩的,是李文革那種在儘可能保存自己有生力量的情況下儘可能多殺傷敵人的戰術理念。

 折御卿早就發現,八路軍中地軍事訓練無時無刻不在強調面對敵人的勇氣和進攻精神,這支部隊最基本地訓練便是白刃交兵地訓練,李文革草擬的練兵手札上著重強調,部隊最基本地作戰能力便是與敵人白刃交兵的能力,不敢衝上去和敵軍進行面對面直接作戰的部隊永遠是二流部隊。對於久經沙場的少年人來說,對這點的理解遠比那些剛剛從新兵營被編列入伍的新兵蛋子們要深刻得多。

 但是在用兵上,李文革的持重和審慎令人吃驚,那種近乎極度保守的作戰風格初時令折御卿頗為不以為然。在戰略層面上李文革要求他的部隊隨時隨地都必須擁有向敵人發起正面衝擊的勇氣和能力,但在戰術指揮上李文革卻極少下達這樣的命令,包括沈宸等人在內的八路軍高層軍官幾乎每個人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李文革的用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