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七章:攻守之道(2)

 剛剛修復重建起來不久的城關巍然屹立,折字大纛在漫天黃土中烈烈抖動,給略顯低矮的土黃色的關牆增加了幾許攝人威勢。
  對於不掛李*自家的將旗卻掛折家的旗號,沈宸等軍官是頗有些意見的,對此李*一笑置之。在他看來,多方面迷惑党項人,使定難軍不知道關中虛實,更加不知道折家出兵的兵力軍情,這遠比他個人的名聲和顏面來得重要得多。敵人越是不知道蘆子關的虛實,軍事上就越會謹慎小心,部署上也就會越遲緩保守。自己的部隊裡大多是入伍還不到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時間較短,心理培養時間也過短,因此對於從此要面對定難軍龐大軍事壓力的前營士兵來說,每多一天的訓練時間就多出了一層在戰場上保住性命的可能,因此無論採用什麼辦法,李*都無所謂,主旨是在拓跋家騎兵殺到關口之前,能拖多久便拖多久。  高紹元的路還沒有開始修,大路兩邊已經堆滿了民夫們從各處蒐集搬運來的各色石塊,但是因為工具還沒有到位,因此修路工程還不能正式展開。  陳哲的商隊已經出關了,臨出關前李*命自延州城中請來的畫師為每個出關的人都畫了像,並在畫像上標示了姓名。等到陳哲返回之時,這些人要一個個對號進行審查的,蘆子關畢竟是個軍事單位,李*可不想讓這塊自己鎮守的一畝三分地變成細作和探子的往來通道走廊。  自關中沙苑監購買的第一批七十匹馬已經運抵蘆子關,前營的核心丙隊以及各隊的什長伍長們每天都要進行長約一個時辰的馬術訓練。這種訓練目前還是最基礎的,並不涉及甚麼高難度的馬上動作。李*也沒打算把這些人最終全部訓練成騎兵——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騎兵的培養第一條便是年齡限制,年齡過大的人身體器官發育都已經基本定型,勉強把馬匹當作一種交通工具還行,但是要想像小夥子一樣最終實現騎馬射箭的夢想就比較困難了。像匈奴、突厥、契丹、党項這些遊牧民族的優勢便是騎射技術從娃娃抓起,每個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習慣在馬背上生活了,因此在成年後其騎射技術與半路出家的漢族騎兵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說這些少數民族是天生的騎兵,其實這話也不準確,雖說這裡面不乏有基因遺傳的因素,但是這些少數民族的娃娃如果從生下來這一輩子便只能在地上爬,連馬韁都摸不著的話,就算再天才的傢伙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騎兵。  因此細封敏達的斥候隊目前的二十名士兵基本上年齡分佈在十六歲到十八歲之間,雖然細封敏達認為這個年齡也有些晚,但是李*卻覺得正合適,讓尚未成年的小孩子練習騎馬,李*認為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  因為駐守蘆子關是為了和党項人打仗,因此李*曾經向細封敏達表示他不用跟來,留在豐林山練兵即可。對此細封敏達只是輕輕“哼”了一聲卻沒有表態。結果在隊伍開拔當天,大隊還沒有集合完畢,這個党項鷂子率領的斥候隊二十名士兵便已經在寨門外揹著揹包行囊列隊等待出發了。一路上細封敏達自己步行,卻讓年輕的騎兵們輪番騎著當時隊中僅有的五匹馬在隊列前方十里範圍內進行斥候警戒,並利用大隊休息的時間現場說法給這些騎兵新手講解做斥候的基礎知識。  作為斥候,絕不是會騎馬射箭那麼簡單的。一個斥候必須通曉關於偵查技巧、天氣地理、文字圖書、旗號金鼓等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在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偵查訓練和實戰考驗,一個沒有作戰經驗的斥候是絕不可能有效完成任務的。  目前對於這些還略顯稚嫩的前營斥候們而言,最困難的並不是如何控制馬速和在馬上兩手撒手純以雙腿控馬,而是細封敏達教習的党項話這門外語以及李*教習的識字課。  為了實現情報訊息的相對保密,李*沒有請人來教習軍官這個年代的通用文字,而是開始在軍官團隊中普及自己那個時代的簡化字,在李*看來,這些學生識字的時間太晚了些,過於複雜的繁體字不要說對他們,就是對自己這個現代人都顯得過於難學了。李*目前的繁體字水平還僅僅停留在閱讀水準上,讓他寫保證一塌糊塗,就這點底子還是他當年苦讀那些古人的碑文石刻時打下的。相對於繁體字,簡化字的筆畫相對較少,更容易接受一些,而這些似是而非的文字即使落在最有學問的飽學鴻儒手中要想完全對上號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另外,李*果斷地在部隊文化課中引入了阿拉伯數字的概念,並規定日後所有的軍情文書當中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這樣即使情報文書被敵人截獲,諒這個時代的少數民族或者軍方人士也弄不明白這些鬼畫符的玩意究竟代表什麼含義。  由於情報人才的缺乏,李*在前營中設置的情治參

軍一職暫時由他自己兼任,他在軍中建立起了一套極為簡單的密碼文字體系,按照天干地支進行跳字排列閱讀,每份情報均用兩個阿拉伯數字確定天干地支所跳字數,而後根據規則進行編譯。這種密碼一旦有己方情治軍官被俘就會失效,不過李*認為,以党項人目前的文化水平以及不喜歡留俘虜的壞習慣,這套體系失效不會是眼前的事情;以後他會發展更加嚴密的密碼體系,如果可能,李*甚至想在未來培養一批英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