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香菇肉醬
要做燴麵,必須得用溫水和麵,且要邊和邊慢慢地加水,將麵粉打成絮狀,再快快地揉成光滑的麵糰,這一步至關重要,否則時間長了,手溫會讓麵糰更快發酵,揉出來的麵糰會影響口感。沈渺和麵還會加一點點鹽,這也是麵條能夠筋道的關鍵。
揉得差不多便用溼布蓋著醒面,醒個約莫一兩刻鐘便好了。
之後將麵糰擀成長條,用刀切成兩指寬便成了。
將面備好後,沈渺喝了口水休息了會兒,又開始碼素菜,她帶了一顆白菘菜,便是後世的白菜。據說這種白菘是唐朝時在揚州選育出來的:“葉圓而大,啖之無渣,甚脆嫩,四時可種,醃食甚美。”
從此成了老百姓的最愛。
有趣的是,沈渺上輩子乳名就叫菘菘,她媽生她之前吃了碟辣白菜,剛下肚羊水就破了,於是她爸說那孩子就叫辣白菜吧!這一提議被她媽媽好一頓打,但最後還是選取了白菜相對文雅一些的說法。
除此之外,她還帶了兩根蘿蔔、波稜(菠菜)、黃瓜、芫荽(香菜)……兩箱行李有一半都是吃的。雖都是蔬菜,但此時有句俗話:“臘雪如席麥苗肥,春雨如膏菜薹賤”,這春日裡的蔬菜新鮮又便宜,且這會兒的天氣還有些涼,這些蔬菜常溫陰涼處保存幾天還是能做到的。
不過沈渺也都沒買多,漕船沿途停靠碼頭的話,還能下船採買。
於是便切了半根蘿蔔,春天的水蘿蔔極脆嫩美味,切成絲。再碼了些白菜和黃瓜絲,芫荽則切碎在碟子裡,愛吃的自個加一些,畢竟不論古往今來,吃不吃香菜之爭從未停息。
這樣忙下來,這道“香蕈肉醬燴湯餅”便預備的差不多了。
天色果然還早,沈渺便又開始包蕈饅頭,她方才刻意留出來一些香菇與肉,再加上剁碎的豬油渣混成香噴噴的肉餡,正好包出三個。等蕈饅頭包好用筷子架在陶甕上頭蒸好,天色也晚了。
將陶甕洗乾淨,燒水,將素菜與面燙熟,再將香菇肉醬加進去,熬肉醬的湯汁也得加上,撒上蔥花,沈渺迫不及待嚐了一口,麵條勁道爽滑,還吸飽了濃郁的湯汁,讓人唇齒間都是誘人的醬香。
不錯,沒翻車。
沈渺將自己的那碗盛出來,用油紙包上蕈饅頭,便將整個陶甕都抬到隔壁。她送過去的時候,只有硯書一個人在屋裡,船艙的房間都差不多,不同的是這“九哥兒”的屋裡隨處可見些古舊、破破爛爛的書。
沈渺沒進去,放下東西收了硯書的尾款,便微微彎腰,笑眯眯與硯書囑咐:“你與你家九哥兒記得趁熱吃,不然湯餅該坨了。”
說完就走了。
硯書早就聞到隔壁飄過來的香味了,他兩眼發直地盯著桌上還咕嚕嚕冒泡的湯餅,圍著那陶甕轉悠來轉悠去,還忍不住趴在桌上嗅了又嗅,被香得口水都來不及嚥了。
他著急地望向門口:九哥兒去上茅房,怎的還沒回來呀!
幸好沒一會兒,門便“吱呀”一聲被推開了,一個身著樸素青衫、書生打扮的年輕人神思不屬地走了進來,他穿一雙青口布鞋,其中一隻鞋上,還印著半枚清晰的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