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黃花菜 作品

第七十四章 千古賢宦

一直以來,服侍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身邊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就是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是潘州(今天的廣東省高州市)人,也是宰相張九齡的同鄉,高力士本名叫馮元一,長壽二年(693年)因為嶺南流人謀反案,年幼的高力士被閹割,後來,嶺南討擊使李千里將他送入宮做了太監,高力士入宮以後,時任女皇武則天非常欣賞他的聰慧機敏,加上高力士長相甚為俊美,武則天便讓他在自己的身邊侍奉自己,後來因為犯了點小錯,高力士被鞭打後趕出了宮,一度落魄的高力士被宦官高延福收為了養子,高延福出自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家族,在武則天時代權勢也很大,因為這層關係,高力士於是得以藉故經常往來武三思的宅地,一年後,武則天又將高力士召入宮,隸屬司宮臺,負責後勤工作,專門給官府供給糧食,高力士生性思維謹慎、心思細膩,能很好的完成武則天下達的傳達詔令的任務,被授予官宮闈丞。

到了景龍年間,李隆基在藩國做臨淄王時,機緣巧合之下高力士開始侍奉臨淄王李隆基,因為為人細膩、考慮周到的性格,高力士將李隆基服侍的很周到,很快便得到了李隆基的寵愛。唐隆年間,因為協助平定韋后之亂有功,高力士又被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主動上表奏請高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專門侍奉在太子李隆基左右,很快被提拔為了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後,高力士作為李隆基的近臣,又參與了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的行動,再次立功,被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事務。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比較推崇宮闈局李的太監,手下的宦官們有比較稱和心意的,就會被授予正三品將軍的官職,因此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人也都和高力士一樣,都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寵幸,宦官的地位開始變得尊貴起來,如用讒言殺害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太監邊令誠,也同樣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在軍中擔任監軍,監軍權力甚至超過了節度使,出使的時候各個地方的地方官都感到害怕,唯恐避之不及。有一些比較富庶的郡縣,宦官監軍門到了軍中後,便開始大肆索賄,太監們得到的好處和銀兩不計其數,也因此,據說當時長安城中最豪華的宅第和長安附近最好的田產、果園等,都被這些宦官佔據了將近一半。但在這些人中當屬高力士的權力最高,慢慢地,高力士手中的權利也開始一步步到達頂峰,每當有地方上進呈上奏的文表時,一定會先送呈到高力士那裡,然後才進奉到御前奏請皇帝,如果奏請的是小事,高力士便可以自行裁決。

唐玄宗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意思就是說有了高力士在自己前面幫忙處理一些事務,我才能休息好。因此在有了高力士幫忙處理政務以後,唐玄宗李隆基便常常在宮中休息,很少外出。這其實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作為宦官的高力士處理政務的業務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看到高力士手握大權,大臣們也開始蠢蠢欲動,都想依附於高力士,有的想一睹皇帝身邊的紅人高力士的風采,也有的希望高力士能幫助他們在皇帝面前多說說好話,一時間,權宦高力士的門前門庭若市,後來的許多大人物,像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人都能夠官運亨通,都少不了高力士的幫助,其他因為高力士,而在朝廷中獲得職務或者升遷的更是數不勝數。李隆基的兒子李亨在東宮做太子時,親切的稱呼高力士為“二哥”,其他的王子和公主們都稱呼高力士為“阿翁”,駙馬們則直接稱呼高力士為“爺”。高力士平常都在寢殿中休息,殿側有一個院落,裡面專門設置了專門供高力士修煉功德的地方,周圍內雕飾得璀璨奪目,裝飾的極為華美,體現了高力士當時在大唐朝廷中近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高力士一生心思縝密、柔中帶鋼,沒有犯過什麼大的過錯,但在識人用人上卻犯下了一些錯誤,像後來的宇文融、李林甫、安祿山這些人玩弄權術、互相嫉害,擾亂了朝廷的法紀,甚至讓國家陷入動亂,都與高力士的薦引撇不清關係。除此之外,高力士還善於隨機應變,觀察形勢,他對越是和自己親近喜歡的人,犯了錯後,越到生死關頭越是不願意幫助,免得引火燒身影響到自己,這也使得讓他能夠長期在唐玄宗李隆基身邊做事,常年屹立不倒。

高力士不但是出了名的孝子,還很講義氣,他的養父高延福夫婦,晚年一直被他供養,嶺南節度使於潘州找到了他的生母麥氏後送到了長安,高力士讓自己的生母和養母兩位老婦人同處高堂,由自己供養,金吾大將軍程伯獻與高力士曾結拜為兄弟,高力士的生母麥氏去世後,程伯獻在麥氏的靈前披頭散髮,穿戴著孝服,接待來賓弔唁酬答,悲傷不止。開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李隆基又追贈高力士的父親為廣州大都督的官職,並給了麥氏越國夫人的封號。開元初年時,瀛州呂玄晤在京城重做官,他的女兒頗有姿色,嫁給了高力士做妻子,有了這層關係,在高力士的運作下,呂玄晤便被提拔為少卿、刺史,呂氏子弟們也都給

予了大大小小的官職,高力士的岳母呂夫人去世後,葬在了長安城東,葬禮辦的很隆重,各地的地方官員爭相前來贈送祭祀物品拜祭,前來弔唁的人擠滿了京城大道,長安城中從高力士的宅第到呂夫人的墓地這一段路上,來往的車馬絡繹不絕。

天寶初年,高力士被加官為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晉爵渤海郡公,天寶七年(748年),又被加官驃騎大將軍,此時,高力士家中的資產殷實豐厚,一般的王侯將相是比不了的,他在長安城中的來庭坊建造了寶壽佛寺,在興寧坊修建了華封道士觀,所修建的寶殿珍臺宏偉壯觀,雕刻精美絕倫,所耗費的財富難以計數,他還在長安城西北截取水流建造了碾房,五個葉輪同時轉動,每天可以碾出三百斛的小麥,當時,寶壽寺的大鐘鑄成後,高力士舉行了齋祭進行慶祝,整個朝廷中的官員們幾乎都到了現場,凡是到了寺裡敲鐘的人,不管是誰,只要敲一下,高力士就命人給賞錢,有順從他的心意人,敲到了二十多下,少的也敲了十多下,得到的賞錢不計其數。但高力士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還是一如既往表現的乖巧謹慎,發跡後的高力士為人樂善好施,此時,他幾乎得到了皇帝身邊幾乎所有人的喜歡。

天寶十四年(755年),朝廷設立了內侍省,並設內侍的太監兩名,官階居於正三品,由高力士、袁思藝分別擔任。安史之亂後潼關失守,李隆基帶著身邊的親信慌忙逃往四川,而此時,同樣位居人臣的太監袁思藝直接跑去投靠了判將安祿山,高力士則一直侍奉陪李隆基到達了成都,由於他一路上精心侍奉,又被晉爵為了齊國公。同年,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安史之亂評定後又將李隆基迎接回長安,高力士因為一路上因為護駕有功,加官開府儀同三司,地位進一步高升。

上元元年(760年)八月,李隆基移居到了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為服侍李隆基登上了長慶樓,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到了黔中道,高力士經過巫州時,看到這個地方地裡種的薺菜很多,而百姓們卻不吃,感傷不已的隨口唱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意思是薺菜在長安和洛陽是稱斤賣的,到了五溪這個地方便不值錢了,暗喻自己在長安時呼風喚雨、門庭若市,被流放到五溪後,卻遭人冷落歧視,然後說薺菜無論生長在哪裡,它的氣味總是不變的,表明自己雖然被陷害流放到了蠻荒之地,但自己的秉性和忠心卻會像薺菜永遠不會改變,高力士用這首自己唱出來的歌謠,表達對唐玄宗李隆基一顆不移的忠心。

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高力士被大赦後回朝,到了朗州後,恰巧碰到被流放的人談到這些年在京城中發生的事,才知被他侍奉一生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經駕崩,聽到這個消息後,想到玄宗皇帝生前對自己的種種恩澤和二人君臣間那種難捨難分的情分,年邁的高力士頓覺一股悲憤湧上心頭,轉頭向北望去,忽然號啕痛哭,最終吐血而亡。

高力士是宦官出身,宦官的名聲在歷史上一向都不太好,秦朝有“指鹿為馬”的趙高,北宋有權宦“六賊”之一的童貫,明朝就更多了,先有引誘皇帝親征,差點導致滅國的王振,後有專權亂政的魏忠賢,到了清朝也有權傾一時的大太監李蓮英。“太監”這一角色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朝歷代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作為皇帝的貼身侍從,常年服侍在皇帝的身邊,照顧皇帝的起居和一日三餐,對皇帝的愛好、性格、秉性等也是再瞭解不過,有些朝中的大臣們在有求於皇帝時,首先要過了太監這一關。雖然素來都有“太監不得干政”的說法,但是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天生就有爭權奪利,甚至是參與政治鬥爭的的優勢,這就導致了“權宦”這一群體接二連三的出現,而且屢禁不止。但高力士在太監中的名聲卻很好,沒有向上文所提的那些太監一樣再歷史上留下罵名、被人唾棄,相反,高力士甚至還留下了“千古賢宦第一人”的美名。

其實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也確實是這樣,高力士的本職是一名宦官,一個服侍皇帝的人,但他自從在景龍年間跟隨了李隆基之後,所做的事遠遠超過了一名太監的本分。高力士和李隆基相遇時,高力士才被武則天鞭打趕出宮後重新召回來不久,而此時的李隆基也還只是個小小的臨淄王,完全看不出他日後會是個皇帝的材料,這時候高力士二十歲,李隆基二十五歲,二人年紀相差不多,此時的李隆基雄心勃勃,企圖謀劃做一番大事,高力士也從來鬥不多過問,只是一心服侍李隆基,因為心思縝密,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後來經過兩次政變(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李隆基順利的把皇位拿到了自己手中,而在這兩次政變中衝鋒陷陣,發揮了關鍵作用的高力士,直接成了李隆基最為信任的人,甚至沒有之一。因此李隆基才發出了“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的聲音。只有高力士陪伴在身邊,他才能睡得安穩。如果要從高力士的一生中找點毛病的話,還是那句話,就是“識人不明”,舉薦了一些並不怎麼忠心於大唐江山社稷的人,例如李林甫、楊國忠、楊貴妃等,這些我們後面會說道,除此之外,再就

是他在獲得權力、位極人臣之後,在生活比較奢侈、排場大,耗費了不少的錢財。除過這些,在其他方面高力士可以稱的上是一名優秀的宦官了,可以說高力士的一生是真正忠心於唐玄宗李隆基的,甚至可以說他就是為唐玄宗李隆基而生的,高力士一生的榮華富貴和唐玄宗李隆基主政的開元盛世的興衰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