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大刀客 作品

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

 最主要的點就集中在考試內容上!

 起碼也要加上法律、軍事、科技、數學等等領域的東西!

 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讓整個社會興起對對自然科學和軍事、司法等等學問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科舉制度更好地服務國家,不至於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埋頭在儒學這一條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著。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掀起整個國家的變革的!

 如果想讓大明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進步,那就不能只是在生產力上做一些改變!

 未來註定是要連生產關係、社會制度都要發生改變的。

 如果還是一直只維持老朱設立的那些初始制度的話。

 未來,無論自己在生產力上做出多少改變,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藥、甚至發明出了蒸汽機、應用上了電,那些封落後的制度依然會拖著大明在未來落後!

 而那些自己帶給大明的東西,也很可能成為異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須改革大明的制度!

 而制度變革,最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想!

 現在科舉制度還在創立階段,一切改變都還有機會。

 在這個節骨眼上絕對不能讓科舉考試只考察四書五經,那樣的話,自己未來要改變人的思想將會更加困難重重。

 朱元璋聽到朱檀對科舉感興趣,頓時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將朱檀培養成輔政親王的!

 但是最近以來,朱元璋對朱檀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沒信心了。

 畢竟,朱檀現在不管是發明火藥、青黴素,還是讓長蘆鹽場賺了史無前例多的銀子。

 在朱元璋看來,都不是正途。

 這些東西發揮的作用雖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麼?

 自然是內政、外交,國家大事!

 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輔政親王,或者說是丞相!

 因為朱檀動不動就作出驚人之舉,已經讓老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譜了。

 而對於其他王爺,他又沒有發現這樣的特質和潛力,也不太想選擇。

 心中關於輔政親王的構想已經漸漸在熄火了。

 現在朱檀終於對這些事情感了興趣,朱元璋可謂老懷大慰!

 這孩子怎麼突然就開竅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說不定過兩年,咱就可以先將朱檀歷練起來了!

 給他封一個輔政親王的頭銜,讓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務!

 咱也可以輕快輕快,沒事微服私訪一下,再多生幾十個兒子!

 未來說不定還可以封出左輔政王和右輔政王!

 到時候這天下,皇帝坐鎮中樞,宰相的權力歸於親王,總之都是咱老朱家說了算!

 外面還有藩王給咱保著,朕這大明的江山能不穩固嗎?

 怕是千年萬年都不會變!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穩了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這裡。

 心中也滿是喜悅。

 他對朱檀道:“原來你對這科舉也感興趣啊?那感情好!待在這裡吧!好好聽聽!

 好好了解了解科舉!

 這也是咱大明朝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

 太子朱標站在一旁微微一愣。

 十弟還對科舉感興趣?

 這可是關乎朝廷社稷的大事!

 父皇竟然還很願意他旁聽.

 朱標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危機感。

 但隨即又很快將這股危機感驅離了。

 無論如何,父皇是不可能廢長立幼的。

 更何況,自己跟父皇之間的感情,朱標還是有絕對信心的。

 只是朱標好奇,父皇為什麼這樣著力栽培朱檀?

 應該是有別的想法吧.

 朱標忍不住想著,隨後腦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難道父皇是想讓親王入朝理政?

 這在前朝並非沒有先例,但是這期間的平衡可一直都是難以把握的。

 若是親王權力太大,要登基造反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若是親王權力過小,入朝理政也沒有什麼意義,總之,不太好平衡。

 不過對於朱元璋的任何決斷,朱標都是沒有權力反抗甚至反駁的。

 想到這裡,朱標忽然又淡定了。

 隨便吧!

 總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麼想法還是要等自己掌握權力了再說。

 很快。

 負責本次科舉考試的三人一起走了進來。

 三人分別是翰林院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翰林院檢討、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翰林院典籍、東閣大學士吳沈。

 說起來,跟後世的科舉考試不同。

 若是到了後世,會試主考必是尚書或者內閣宰輔一類的人物。

 但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主持本次科舉考試的三個人都是頗有學問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員。

 雖然三人中只有宋訥是四品,其他人還只是五品官,但這些整日鑽研文章,絕對算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了。

 很快。

 三人給朱元璋見過禮後。

 朱元璋笑道:“宋訥,你是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咱聽你說,這科舉考試跟前面考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區別,依然是四書五經上的東西,對吧?”

 宋訥點點頭,道:“回陛下!正是!

 這四書五經非但是儒學之本,亦是治國之基!

 《大學》教人明德,修身為政之本;

 《中庸》闡述中和之道,是為治國平天下之要。

 《論語》與《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啟迪人心,培養仁義之士。

 至於五經,包含《易》《詩》《書》《禮》《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國家治理與文化傳承之根基。此等經典,不僅磨練人之志節,亦鑄就國之棟樑。

 是以,科舉依此選拔賢才,實為國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訥的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讓朱元璋聽後,也覺得頗有道理,頻頻點頭。

 雖然他老朱自己從小大字不識一個,後來的那點學問也是跟謀士們聊天才有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願意聽讀書人說話,這些人除了骨子裡虛偽一些,做事情貪婪一些,說的話還是很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