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陛下,宋軍壓境,當為太子尋條出路啊
“但,愛卿之才華與賢能,朕皆知之,故此,在這九年之內,朕將愛卿從御史,先擢升為御史中丞,後又拜為御史大夫。”
謀寧克任見夏皇李乾順說出了心裡話,心中甚感寬慰,於是繼續慷慨陳詞道:
“陛下,此番宋夏交戰,我軍連連失利,城池接連失守,非戰之罪,實乃軍力孱弱所致。”
“而軍力孱弱之主因,經微臣十餘年的調查發現,是我大夏國內,隨著漢家儒學之風的盛行,許多我黨項貴族豪強家的青年子弟,紛紛棄武學文,企圖學好漢家儒學進入漢學院,就不用去戰場拼殺建功卻能步入仕途。”
“即便我族子弟中,打著文武兼修之旗號,但其接觸了漢家儒學和詩詞歌賦後,其勢必會耗時費力進行,然後深陷其中,以追求筆墨之趣為樂;從而忽視了騎射武藝的習練。”
“更有甚者,微臣發現很多我黨項族將領中,亦有很多人以追求學習漢家儒學、詩詞歌斌為耀!”
李乾順聽著謀寧克任的進諫,他皺眉沉思起來。
他深知謀寧克任所言非虛,近二十年來,隨著漢家儒學在夏國的推崇,確實有很多黨項貴族豪強家的青年對練習武藝、弓馬騎射有所懈怠。
然而,他明白,漢家儒學的引入,可讓原本野蠻好戰、不太服從管治的党項族官吏軍民,變得老實聽話、忠君愛國,這對於他的君主集權統治十分有利。
“陛下,昔日我黨項鐵騎,縱橫西北,所向披靡,如今卻難屢次慘敗於宋軍,實乃我大夏忽視武備所致!”
御史大夫謀寧克任咬牙切齒道:“而其罪魁禍首,便是二十年前向陛下極力推行漢家儒學、主張以文治國的時任御史中丞薛元禮思啊!”
“微臣冒死直言,漢人薛元禮之罪,應被開棺鞭屍!並誅其三族!”
“啊?!”李乾順震驚,他略平復了一下心神後,悠悠道:
“愛卿,言重了!已故薛中丞,雖為漢人,但其卻真心輔佐於朕,其有功而無罪!”
“朕意已決,愛卿不必再提薛中丞之舊事了!”
“從今往後,朕將在漢學之外加強武備,鼓勵文武並重,培養既能治國安邦,又能領兵打仗之才。望能早日恢復我黨項鐵騎雄風!”
謀寧克任見夏皇心意已決,便只好將第二件奏啟之事,說出:
“微臣觀我朝漢人文臣武將過多,不少人身居要職,騎在我黨項兒郎頭上作威作福,令我族兒郎心中不滿。”
“如今,大宋皇帝御駕親征,甚會邀買人心,漢人在我大夏國任官為將,不過貪圖榮華富貴而已,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微臣請陛下革除漢人文武大員之要職,免得漢人官員歸降趙宋啊……”
李乾順略一沉思後,便道:“愛卿之言雖有些道理,然大敵當前,在京城內,若同時革除上百名大小漢人官員,恐生變故。”
“再者,朕的歷代先祖皇帝,皆重用過漢人為高官,如張浦、張元、吳昊、曹勉等諸多漢人。
“甚至,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曾重用在大宋累試不第、因抱負難以施展而叛宋投夏的漢人張元為軍師,取得對宋軍的好水川之戰大捷,我黨項兒郎斬殺了宋軍兵將一萬有餘!”
“漢人張元,其素懷功名,以滅宋為志,因此戰之功,受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重用,拜為國相!”
“故此,朕認為像張元這樣的漢人,理當重用,不應猜忌!”
謀寧克任聽到夏皇這有理有據的反駁之詞,最令他頭疼的就是,陛下自從二十二年前親政並剷除了後黨梁氏一族後,就開始信佛尊儒了,陛下也變得心慈手軟了!
謀寧克任暗歎:‘吾最終目的是,清洗大夏內當官為將的所有漢人!’
‘然,吾知當今夏皇信佛尊儒,斷然不會行此霹靂手斷!故此,吾退而求其次,想讓夏皇先革除這京城內擔任文官武將的所有漢人的官職。’
‘奈何,即便這個退而求其次的諫言,陛下亦未採納!”
謀寧克任見無法說服夏皇李乾順後,有些心灰意冷,但自己還有第三個諫言要說:
“陛下,宋軍壓境,當為太子尋條出路啊!”
坐在龍椅上的李乾順,身體一顫,聲音顫抖,道::
“愛卿,也認為朕的京城保衛戰,打不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