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陛下,宋軍壓境,當為太子尋條出路啊
夏國的文武百官想到這些,再結合夏皇的鼓勵,他們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紛紛高呼道:
“陛下聖明,我軍必勝!”
“陛下神武,來犯宋敵必敗!”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乾順看到群臣不再像剛上朝時那般慌張了,他也心安了不少,他自信有六七成把握能打贏這場夏國京城保衛戰,他高聲道:
“眾愛卿若無本啟奏,便退朝吧!朕觀當今行勢,不容卿等懈怠,退朝後定要各司其職!隨時準備聽從朕調遣。”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乾順望著群臣紛紛退出大殿,他卻看到了三十五歲的御史大夫謀寧克任,跪在大殿內,遲遲未起身退朝。
李乾順疑惑地問道:“愛卿,何故不退朝呢?”
謀寧克任叩首道:“微臣有機密之事啟奏,故此等到群僚退出大殿後,微臣方能對陛下言明。”
李乾順又看了一眼大殿門口,其他的文武百官皆已退出,他便道:
“如今,這大殿內,已無其他愛卿了。愛卿有何機密之事,速向朕道來。”
謀寧克任再拜,道:
“陛下,可曾記得二十年前,即我大夏貞觀元年,御史中丞薛元禮建議重漢學的上書嗎?”
李乾順眉頭微皺,有些不悅,他沒有想到謀寧克任所要啟奏的機密之事,就是這種陳芝麻爛穀子之事嗎?
不過,他還是冷冷地說道:“朕自然記得!彼時,朕十八歲,是朕剛剛親政的第二年。因朕崇拜大唐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朕亦嚮往大唐的貞觀之治!故此改年號‘永安’為‘貞觀’。”
“朕還效仿唐太宗虛心納諫、廣徵賢言。”
“彼時,御史中丞薛元禮,上書建議推崇漢學。”
“朕猶記得,薛元禮上書所言:
‘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
‘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
‘景宗以神武建號,制蕃字以為程文,立蕃學以造人士,緣時正需才,故就其所長以收其用。’
‘今承平日久,而士不興行,良由文教不明,漢學不重,則民樂貪頑之習,士無砥礪之心。董子所謂‘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可得乎?’”
“彼時,朕將薛元禮這份建議要重視漢學的奏摺,在朝會上傳閱,得到絕大多數文臣武將的支持。”
“故此,朕在貞觀元年下旨:於蕃學外,特建漢學,每期設漢學弟子三百,立養賢士,以廩食之。”
李乾順一指謀寧克任,道:“朕猶記得,二十年前的貞觀元年,初建立漢學院時,愛卿才年方一十五歲,乃漢學院中党項三百弟子中佼佼者!”
“陛下所言極是。”謀寧克任卻憂心忡忡道。
“唉!”李乾順嘆息道:“朕的老臣薛元禮雖已病故數年,然這些年來,朕卻時常翻閱其當年的奏疏。”
“朕仍謹記薛中丞所言:要重視漢家儒學。故此,漢家儒學在我大夏國推行至今,培養出精通漢家儒學的官員甚多,利國利民啊!愛卿,亦是其中獲益者!”
謀寧克任卻道:
“今日,微臣密奏之事有三。”
“其一便是,我大夏國君臣軍民,皆被漢人薛元禮所倡導‘獨尊漢家儒學’之論,荼毒甚為深遠啊!”
李乾順聞言,面色不悅,但他還是忍住了怒火,聽謀寧克任繼續講述。
“在九年前,我大夏貞觀十二年,陛下命我等朝臣,盡言朝政得失。微臣曾上疏申述:
‘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國之方,無非食貨。巍巍大夏,立國西陲,射獵為務,今國中養賢重學,兵政日弛。’”
“彼時,微臣還向陛下直諫:‘既隆文治,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御邊之實務’。然,微臣之諫,卻未被陛下采納。”
李乾順道:“朕知道,當年薛元禮向朕推行儒學,主張以文治國,其實質是讓朕的大夏官史軍民皆學習漢宋王朝制度,有利於我大夏國內穩定。”
“而愛卿在貞觀十二年的上書進諫,主張我大夏國恢復以武立國,固守遊牧傳統;然若如此,朕極其擔心,我大夏國將會出現跟大唐中晚期一樣的各地藩鎮割據。”
“故此,朕雖知愛卿忠君為國,然朕卻並不能採納愛卿‘以武立國’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