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機構報告披著專業的外衣卻很有迷惑性
“小作文”的套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警覺,但機構報告披著專業的外衣卻很有迷惑性。據筆者觀察,有些股票走強後,會突然出現一份機構報告,這時要特別注意和小心。在這份報告中往往不吝溢美之詞:什麼“業務極具獨特性、市場佔有率高、強烈看好、無與倫比、在行業中獨佔鰲頭”,什麼“公司產品規模將達百億量級、收入將可翻幾倍,目前市值遠未反映公司實際價值”,等等,這些誘導性和誇大性的語言在機構報告中是經常能看到的。而事實上,只要出現這些吹捧的報告,股價十有八九到頭了,或即將到頭了。去年頭上,凱萊英突然從300多元處跌停,而在跌停之前,就有券商將其評級等級為推薦,這兩位研究員的名字分別叫孟某,劉某。在350元附近“推薦”的凱萊英,現在只有121元;無獨有偶,幾乎與此同時,藥明康德也有一份機構報告亮相,而其股價至今也沒有超過2022年初的價格。
對小作文造謠現象要嚴厲打擊,那對分析師看似有水準,但屁股坐歪了——配合資金炒作和出貨的、常常給人下套的機構報告又該如何處理呢?不可否認的是,機構報告多出自證券公司的研究部門。證券公司主要收入為證券經紀業務,證券公司為吸引客戶、加強公司品牌建設會建立自己的研究隊伍。研究部門的分析師們通過收集和加工信息對外發布研究報告和提供諮詢服務,其收入是來源於基金公司的分倉佣金,基金公司通過對研究部門的服務進行評分(派點)來影響研究人員的收入和分析師的績效,有的還會參與到投行業務,這就導致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之間充滿了利益糾葛。分析師為更好的服務和拓展其客戶,有時需要與上市公司深度勾兌,對上市公司的一些訴求不得不有所回應,很多報告確實是應上市公司之邀所寫,難免存在誇大和不實之詞。所以如果調查發現有勾結資金、故意設局構陷小散的機構報告,有關部門處理起來當然比較好辦,該罰款的罰款,該追究違法違規責任的追究。但如果只是分析師水平不夠、判斷失誤,是不是可以通過監管評分機制,以年為考核維度,一旦低於60分的就是不合格,就應該禁止這家機構未來兩年或三年發佈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