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55章 搞點文化產業

 按照前幾年的慣例,大年初一拜年,大年初二回孃家,今年不一樣,陶父陶母是在小六部口過的年,自然也沒有回孃家一說了。

 林家在燕京也沒什麼親戚,初一拜年就是家裡人互相說幾句吉祥話,初二悠哉的過了一天。

 到了初三,陶父陶母帶隊往石景山去,去跟堂舅杜若林一家聚會。

 見到杜若林,難免提到《高山下的花環》。

 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兩個月了,在國內影壇和影迷當中轟動一時,風靡億萬觀眾,可以說橫掃了83年12月以來的電影市場。

 不管是在官方,還是在民間的評價體系中都是一片好評,歌頌如潮。

 “《花環》在部隊的反響很熱烈,非常熱烈,這部片子拍到了戰士們的心坎上,你和謝靳導演為我們中國軍事電影立了一座豐碑啊!”

 聽著杜若林的誇獎,林朝陽謙虛了兩句。

 杜峰好奇的問道:“姐夫,你說《高山下的花環》的票房能比《少林寺》多嗎?”

 林朝陽搖搖頭,“這我哪知道啊!”

 “我聽我發行公司的朋友說,他們公司這倆月光是發行收入就賺了快一百萬。他還說,要是按照中影新出的票房計算方法,《高山下的花環》票房妥妥破億了。”

 國內是去年才有了票房統計這個概念的,中影是電影發行系統的老大,這個差事自然是由它來幹。

 只不過以這個年代的數據收集和整理能力,票房統計嚴重失真,很多時候都是靠經驗估算的。

 “這種事說不清楚。中影的發行收入肯定比票房更準確,而且對比實際一定是隻多不少的。

 一個億嘛,應該是有了。”

 《高山下的花環》上映至今兩個月,觀影狂潮持續了一個月,直到第二個月那種一票難求的場面才減弱了下來。

 現在第一波大城市電影院的放映已經基本完成,現在已經開始部隊放映、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放映。

 如此浩大的聲勢,比不比得上《少林寺》不知道,但肯定是比《牧馬人》上映時火爆了不少。

 連《牧馬人》都能拿到1.3億票房,《高山下的花環》的票房恐怕只會多不會少,可惜票房再多跟他也沒什麼關係。

 因此,林朝陽沒什麼興趣去猜想《高山下的花環》票房到底有多少,隨意說了個保守的數字。

 可杜峰卻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姐夫,你說拍電影算不算個好買賣?”

 林朝陽有些好笑的看著他,“怎麼?這就想投資電影了?”

 “沒,我就隨便聊聊。”

 杜峰嘴上這麼說,可眼珠子亂轉,一看就沒說實話。

 林朝陽也理解他的想法,一部電影上億的票房,發行收入對半分那也是幾千萬的收入,什麼生意能有這生意來錢快?

 可這年頭國內的電影市場因為制度的問題被中影以及各大電影製品廠牢牢把控著,根本沒有民營資本介入的機會。

 當然了,這世界上的規則都是人制定的,既然有規則,那就有漏洞。

 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在政策上還只允許國營16家制片廠拍攝故事片的情況下,就已經有民營資本投資電影攝製了,不過這個時候這些民營資本通常是連“出品署名權”都沒有的。

 再不濟跑到香江去搞個身份,聯繫一下z派電影公司,跟國內的電影製片廠搞合拍片,也不是不可以。

 事在人為嘛!

 不過,以杜峰現在這樣的小身板兒,哪條路恐怕都行不通。

 “電影這個行當是電影的贏家通吃的市場,市面上十部電影上映,七部都得是虧損的,兩部打平投資,一部盈利,這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