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恆星第二種命運!白矮星質量極限!中子星!轟動全場!
李奇維的恆星演化理論,深深震撼了在場所有人。
利用原子學和量子論的理論,竟然能解決天文學一直以來的未解之謎。
這是物理學對天文學的又一次精彩指導。
就好比當初量子論完美解釋元素週期表。
不少天文學大佬心中默默感嘆:
“以後的天文學專業學生,恐怕一半時間都要用來學物理了。”
“那種僅憑觀測來研究天文學的思想過時了。”
愛丁頓、哈勃、餘青松等人,皆以一種無比崇拜的目光看著李奇維。
他們的心中實在太震撼了。
當初牛頓通過一支筆,將天和地統一起來。
天就是太陽,就是恆星。
而現在,布魯斯教授則用另一支筆,為眾人描繪出天的本質。
物理學的魅力再次征服了眾人。
此刻,當李奇維說出恆星還有第二種命運後,會場沸騰了。
紅巨星、白矮星的概念,已經讓人震動不已。
甚至有不少天文學宿老,把白矮星和以前發現的某些天體聯繫起來了。
“貌似我們已經發現過白矮星了。”
真實歷史上,早在1844年,德國天文學家在天狼星時,就發現了它有一顆非常暗淡的伴星。
後來證明,那顆伴星其實就是白矮星。
這種發現未知天體和現象的情況,在天文學領域就再正常不過了。
無論是東西方,古代都有很多對天文現象的記載。
直到後世,天文學的各種理論真正成熟以後,才能對這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所以,李奇維是第一個提出“白矮星”的人,但不是第一個發現該星體的。
他只負責給出理論,髒活累活當然都是甩給天文學家去做。
理論物理學家就是要有這樣的逼格!
而現在,所有人都想知道,恆星還有什麼樣的演化結局。
在眾人的期待中,李奇維繼續說道:
“剛剛說過,恆星在氫元素消耗殆盡,核聚變停止後,就會走向滅亡。”
“它拋射出外層的大量物質,只剩下白矮星這個核心。”
“白矮星之所以能穩定存在,就是因為它自身的引力和電子簡併壓力平衡了。”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平衡被打破了呢?”
譁!
眾人又是一驚!
他們不明白布魯斯教授這話是什麼意思。
平衡被打破,那不就意味著白矮星會直接崩潰,變成一團塵埃星雲。
難道還有其它結局?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愛丁頓卻靈光一閃。
他突然把所有事情都串起來了。
“是了,一定是質量!”
“布魯斯教授的恆星演化理論中,一直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恆星的引力大小。”
“而恆星的引力只取決於它的質量。”
“同時,這就會和我之前提的大質量恆星不常見產生聯繫。”
“天啊!”
“我好像理解布魯斯教授的思考方式了!”
這一刻,任何詞語都無法形容愛丁頓心中的震驚。
就好像他在海邊撿貝殼,發現前方有個人,抬頭一看,竟然是牛頓。
而且兩人手中拿的是同一種顏色的貝殼。
與神同行!
在眾人的驚訝表情下,李奇維揭開謎底:
“根據我的理論計算,白矮星存在一個質量極限。”
“當它的質量超過1.44倍太陽質量時。”
“強大的引力會超過電子簡併壓力,把原子都壓碎了。”
“此時,白矮星會變成一種全新的天體!”
譁!
全場駭然!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可怕天體啊,竟然連組成它的原子都被壓碎了。
宇宙中真的存在嗎?
眾人甚至連原子被壓碎的情景都想象不出來。
有人不敢置信,驚呼道:
“布魯斯教授,如果連原子都不存在了,天體又靠什麼組成呢?”
眾人紛紛點頭,這個問題是大家都想問的。
天文學家已經證明過,地球上的元素和宇宙中的元素是相同的。
所以,地球是由原子組成的,那麼其它天體肯定也都是原子組成的。
李奇維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根據質子-中子模型,一箇中子發生β衰變時,會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