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恆星演化!量子論再現!紅巨星!白矮星!震撼全場!
1912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共有五大預言。
它們分別是:光線彎曲、引力紅移、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脹。
這五大預言,全部都算是天文學領域的內容。
所以,天文學大佬們才會如此推崇布魯斯教授。
他不是天文學家,卻超越了天文學家。
五大預言,意味著五大方向,極大地拓展了天文學的研究範圍和深度。
1914年,愛丁頓證明了星光彎曲。
而就在剛剛,1922年,哈勃證明了宇宙膨脹。
兩大預言被證明,幾乎可以100%肯定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了。
現在,李奇維又提出,再次證明一個預言。
可想而知,這會造成什麼樣的轟動。
會場內瞬間就沸騰了。
所有人都震驚地議論紛紛。
“天啊!今天的會議應該能夠載入史冊了吧!”
“我有預感,廣相今年恐怕就要獲得諾獎了。”
“它要是不得,天理難容啊!”
“奇怪的是,為什麼布魯斯教授說他是證明半個預言?”
一時間,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調動到了極致。
那可不是什麼普普通通的科學命題,而是脫胎於廣相的無上理論。
每一個都對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自從星光彎曲被證明以後,科學家基於它解釋了很多的天文現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引力透鏡效應”。
光線在經過大質量的天體之後,會發生彎曲現象。
這種效應和常見的凸透鏡對光的影響相似。
所以,天文學家突發奇想,把大質量的天體當成透鏡,用它來觀察其它的天體。
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
假設遙遠的宇宙中有一個天體,它發出的光可以直射到地球上。
但是中間恰好被一個巨大恆星擋住了。
按理來說,我們是無法觀察到恆星背後的天體的,因為光線被擋住了嘛。
但是由於引力透鏡效應的存在,經過恆星表面的光被彎曲了,就好像凸透鏡聚焦一樣。
這時,地球上的探測器就可以捕捉到這些被聚焦而改變方向的光了。
當然,我們看到的只是虛影。
但通過理論計算,就能算出遙遠天體的真實情況。
同理,也可以反過來,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研究被當成透鏡的大質量天體的性質。
比如,甚至可以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如果觀察到某個天體的圖像,通過不同的角度觀測,其性質不一樣。
那麼就可以懷疑,該天體在特定方向上的光線,可能被大質量天體彎曲了。
如果通過光學手段找不到這個大質量天體,那麼就可以推測它可能是暗物質。
真實歷史上,引力透鏡效應在發展幾十年後,就成為了天文學中重要的測量手段。
至於宇宙膨脹的意義,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天文學大佬們對於五大預言的重視,怎麼形容都不為過。
哈勃的臉上露出了開懷的笑容。
現在的他毫無壓力,坐在下面聽講,彷彿又回到了跟隨布魯斯教授求學的日子。
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
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
自己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哈勃並不滿足。
因為他的成就,全部都是實驗性質的,是通過觀測大量的數據,分析和研究。
但是哈勃明白,接下來布魯斯教授要的講的內容,絕對是純理論性質的。
這是他目前所缺失的能力。
這個時代,還沒有理論天文學家和實驗天文學家的區分。
因為沒有必要。
怎麼可能有天文學家不需要做實驗?
對於他們而言,通過望遠鏡觀察星空,就是做實驗了。
但是布魯斯教授的出現,打破了這個鐵律!
原來真的有人可以僅僅憑藉理論,就能推導出恆星的能量來源問題。
這讓所有天文學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而現在,哈勃和眾人一樣期待。
“布魯斯教授又會帶來什麼樣震撼人心的天文理論?”
尤其是愛丁頓,更是滿心期待。
因為之前布魯斯教授已經說了,他的成果將解釋恆星的質量問題。
現在對方又說和證明廣相的預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