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動能打擊!無須一滴水,一粒原子即可摧毀地球!
羅馬大學報告大廳內。
李奇維提出的腦洞問題,徹底激發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一滴水,如何毀滅地球?
哪怕這滴水的質量全部轉換成能量,達到了驚人的100噸tnt當量。
但是對於地球這個龐然大物來說,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質能方程的答案,是錯誤的!
眾人又陷入熱烈的思考之中。
從能量角度看來是走不通了。
那隻能考慮別的角度。
這時,忽然有人站起來興奮地說道:
“布魯斯教授,我有一個想法。”
“你在《蟲子》中寫道,三恆星文明把原子從三維降到二維,從而包裹整個地球。”
(注:原著中是把質子降維,但是本書主角發表時,還沒有質子的概念,所以改為原子。)
“那麼能不能把這滴水也同樣降為二維,包裹整個地球。”
譁!
眾人皆是一驚。
“哇!好想法啊!”
“這是用布魯斯教授的劍刺穿布魯斯教授的盾啊。”
“太有趣了!”
“只不過降維這個手段,恐怕不能算物理手段吧。”
“從來沒聽物理學家說過,維度還能夠降的。”
“哎呀,都科幻了,你還和我談物理。”
這個回答讓眾人興奮地討論著。
李奇維聞言也是一愣,他自己都沒有考慮過這種想法。
不過,他還是說道:
“這個回答的角度確實很好。”
“但是三恆星文明把原子降維後,也僅僅是監測地球的基礎物理,而不是破壞地球。”
“換句話說,一個二維的原子,對於三維的宏觀世界不會產生實質的影響。”
“更不用提毀滅地球了。”
“所以,我認為這個答案還是錯的。”
哎!
會場內響起一片嘆氣聲。
李奇維的反駁讓他們啞口無言。
二維的物體確實影響不了三維。
就好像平面上的小人,要如何跳出平面,攻擊到三維中的人類呢?
所以,這個答案顯然也有缺陷。
這時,李奇維又補充道:
“順便說一句,這個問題本來就是開放性的問題,任何答案都有討論的價值。”
“我給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最正確的。”
此話一出,眾人瞬間更激動了。
原來連布魯斯教授都沒有正確的答案。
那要是他們的答案比布魯斯教授的還要好,豈不是勝過對方了。
老天啊!
在學術問題上贏了布魯斯教授,是多麼天大的榮譽啊!
這一刻,眾人都瘋狂了。
緊接著,又有大聰明提出一個奇思妙想:
“能不能把這滴水鋪展開來,包裹住整個地球,形成一層水分子薄膜。”
“這樣一來,水依然是三維物質,能夠對地球產生影響。”
“而且這層薄膜或許可以反射折射太陽光,導致地球環境突變,從而毀滅。”
譁!
這又是一個腦洞突破天際的答案。
很多人覺得和天方夜譚一般。
一個巨大的能包裹地球的水薄膜,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浩瀚景觀。
“感覺像是上帝吹了一個氣泡,把地球裹住了。”
“要是這個氣泡內外密度不一樣,豈不是可以當成凸透鏡了。”
“那產生的焦點,恐怕會瞬間點燃整個地表吧。”
“太瘋狂了!”
李奇維倒是覺得挺有趣的。
這個想法和後世的戴森球有點類似。
不過戴森球可比這個水膜高大上無數倍了。
因為它是包裹恆星的!
1960年,愛因斯坦曾經的助手,美國物理學家戴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理論。
通過設計一個巨型的人造結構,完全包圍恆星,獲得恆星散發的所有熱量當成能源。
從此人類就不再會為能源問題而困擾了。
按照人類現在消耗能源的量,太陽在一秒內釋放的能量,就可以供人類使用66萬年之久。
這是一個何等驚人的數字。
所以戴森球計劃一旦成功,其獲得的能源量可想而知。
足以使人類文明發生質的提升。
然而,這個計劃想要完成,比登天還要難無數倍。
僅僅是材料本身的問題,就讓人望而卻步了。
現在,把水分子鋪展成薄膜,雖然看起來比戴森球簡單,但其實一點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