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德國之殤!演講公開!學界轟動!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也不像物理,能把理論和實驗分割的那麼清楚。
所以,哈伯才覺得,與其追求不切實際的理論,還不如多研究和實際生活相關的化學。
比如人工合成氨這樣的,雖然用到的化學理論不是很前沿,也就是催化劑、反應條件而已。
但是其能創造的社會價值,是理論無法比較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化學理論不重要。
相反,李奇維提出的理論,將拔高化學的上限,使得應用更加無限。
所以,化學家們才會如此興奮,第一時間就要開會研究。
看著哈伯激動的模樣,李奇維微微一笑。
“我相信化學的未來一定是璀璨的。”
忽然,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對了,哈伯教授,我有一個不情之請。”
“希望你能訪問華夏,講授你的人工合成氨技術。”
“我們那裡,很需要這種技術。”
哈伯聞言笑道:
“布魯斯教授,我正要和你說呢。”
“貴國科學社的任社長,之前已經聯繫我了。”
“我準備忙完最近的事情後,就約定好時間,訪問華夏。”
“順便我還想去一趟科學之城,看看那裡發展的如何了。”
李奇維聽後滿意地點點頭,笑道:
“我會讓他們招待好你的。”
他最近沒有過問國內的事情。
而且來英國之前,他就辭去了華夏科學社社長的職位,由任鴻雋順勢接任。
畢竟他長期不在國內,有些事情,任鴻雋以副社長的身份處理起來有點麻煩。
所以李奇維乾脆放權,給年輕人鍛鍊的機會。
看來對方適應的很不錯。
甚至還會主動做事。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大方向上給予支持。
比如哈伯訪問華夏這件事,若是李奇維不開口,事情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至少不會達到讓雙方滿意的程度。
而他一開口,那哈伯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他也肯定會想辦法去華夏。
這就是李奇維現在的影響力。
無數人以他為樞紐,聯繫在了一起,形成一張巨大的人脈網。
哈伯和李奇維寒暄後,沒有久留,直接離開了。
因為接下來他還要準備化學界的會議呢。
這場關乎化學未來命運的會議,是所有化學家現在最重要的事情,由不得任何馬虎。
哈伯作為化學領域的大佬,又和布魯斯教授關係莫逆,自然是眾人倚靠的對象。
此刻,愛因斯坦才笑著打趣道:
“布魯斯,你乾脆現在就轉行研究化學吧。”
“把物理留給我們就行了。”
李奇維哈哈大笑,跟著愛因斯坦走進了物理研究所內。
所長辦公室內。
二人相對而坐,相談甚歡。
一起回憶當初的點點滴滴。
“布魯斯,你還記得費德里科這個人嗎?”
李奇維笑道:“當然記得,當初就是那小子看不起你和我。”
“說什麼猶太人和華夏人,都是下等人。”
愛因斯坦
笑道:“他現在已經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講師了。”
“上次我去瑞士參加會議,還見到他了。”
“他不僅公開向我道歉,還非要請我吃飯。”
“要是當初沒有遇見你,不知道還有沒有現在的我。”
李奇維聞言有點尷尬。
內心很想告訴愛因斯坦:沒有遇見我,你比現在牛逼百倍。
但很快,他的臉色又變得嚴肅起來。
因為剛剛談到的費德里科,讓他想起了不好的事。
愛因斯坦見李奇維面色有點不對,問道:
“怎麼了,布魯斯?”
李奇維想了會,還是決定把這件事說出來,讓愛因斯坦提前有心理準備。
“我昨天看德國的報紙,有一則最新的消息。”
“一個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的黨派成立了。”
“我仔細看了這個黨派所宣揚的理念。”
“對你的身份很不利啊。”
“你知道這件事情嗎?”
愛因斯坦聽後,表情變換不定。
經歷過戰爭之後的他,相比以前更加地成熟了。
他對於自己的處境也有深刻的認識。
現在的德國,有一股反y主義在盛行。
說是猶太人讓德國輸掉了戰爭。
而這個新成立的黨派,更是把它當成了宣傳口號。
“我知道這個事情。”
“不過目前這個黨派的實力很弱小。”
“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吧。”
這也是愛因斯坦很淡定的原因。
現在的德國,雖然戰爭失敗,但是國內的秩序還是沒有問題的。
報紙上的內容,或許只是一些別有用心的野心家在拱火。
愛因斯坦還是很相信政府的。
不然他也不會被選為物理研究所的所長了。
至少他捫心自問,為德國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貢獻。
他不相信自己會面臨不公平的待遇。
李奇維心中嘆息。
本來確實不足為慮。
但是當某個藝術男加入後,情況就變了。
李奇維這一世主要改變的是科學界的進程。
對於其它方面的影響,暫時很小。
所以,歷史還會沿著既定的軌跡前進。
真實歷史上,愛因斯坦在1932年被迫離開德國,然後永久定居在了美國。
其後,他在柏林寓所內的所有資料被燒燬,財產被沒收。
甚至還被懸賞十萬馬克的人頭。
但是這一世嘛,情況或許就逆轉了。
到時候,物理學之神,當世武力最強科學家,婆羅洲之主,布魯斯·李發話。
“愛因斯坦我保了,誰贊成誰反對?”
“藝術生你最好不要惹我。”
“不然你丫跑到月球,我都能把你打下來。”
李奇維想開了後,也就覺得無所謂了。
隨便他們怎麼去鬧。
這一世,科學的純粹就由他來守護。
“愛因斯坦你放心,真到了那一天,我的科學之城永遠歡迎你。”
“而且到時候我研究出秘密武器,保證誰都不敢放肆。”
愛因斯坦會心一笑,以為李奇維是在安慰他。
在他看來,科學家擁有的是巨大的影響力,但卻無法和暴力直接抗衡。
自古以來,無論東西方,“讀書人”從來沒有掌握真正的話語權。
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
僅僅十多年後,當他看到那遮天蔽日的蘑菇雲時,驚訝的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