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435章 德國之殤!演講公開!學界轟動!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演講結束後,李奇維一直停留在柏林。 

 他首先和普朗克討論兩國的科研合作事宜。 

 如今華夏科學界因為李奇維的存在,已經成為亞洲不可忽視的力量。 

 德國現在內憂外患,急需尋找盟友。 

 雖然那些政治上的大事,輪不到他們做主。 

 但是科學研究方面,二人都是國內絕對的權威,話語權十足。 

 說起來,兩國合作,肯定是李奇維佔了大便宜。 

 畢竟此時德國的科學實力,可能比英國還要強上一籌,是歐洲的科學中心。 

 華夏一定能從這裡學習到無數珍貴的經驗。 

 對普朗克而言,李奇維這次的公開演講,就是對他最大的報答,也是對德國的最好回應。 

 至少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當世科學第一人的布魯斯教授,毅然來到德國。 

 意義重大! 

 以李奇維此時的身份地位,雖然決定不了很多大局。 

 但是他的行為,也會被各方解讀。 

 以科學作為緩衝,也許能緩和各國之間的關係。 

 這對於各國首腦而言,也是樂於見到的。 

 李奇維在簽署合作協議的時候,內心感嘆: 

 “老美就是把德國的科學家一網打盡,才造就了後世的超級大國。” 

 真實歷史上,二戰結束後。 

 m國發動了一項絕密行動,代號“回形針”。 

 旨在秘密把d國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技術資料等,帶回m國。 

 從1945年到1947年間,m國陸續從d國帶走了約1600名技術人員。 

 這其中就包含了各領域最頂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 

 後世m國的導彈、飛機、火箭、航空等事業,幾乎都是這批人參與建設完成的。 

 m國也瞬間從科學二流國家,一躍成為一流國家,後面瘋狂發展。 

 此刻,李奇維則是用一種更溫和的方式,汲取德國的營養為己所用。 

 對於一個國家的科學事業而言,李奇維這種存在,就是數字1。 

 而那些普通科學家、資深工程師們,則是數字0。 

 沒有李奇維這個1,那國家的科學實力就無從談起,後面跟再多的0也沒用。 

 但是光有他,也僅僅只能形成1點數值的戰鬥力。 

 還比不上一個拿槍的獵戶,雖然人家只是個戰鬥力為5的渣渣。 

 只有在後面加上千千萬萬個0,1才能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讓世界震撼! 

 真實歷史上,正是在錢老回國之後,華夏的軍工科研實力才開始突飛猛進。 

 這就是頂級科學家的領袖作用。 

 他們不需要會畫圖紙、組合電子元器件等具體的技能。 

 而是用自己高屋建瓴的視角,搭建一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框架。 

 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李奇維的作用還要超過這些。 

 因為他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協議完成後,普朗克給李奇維帶來一個好消息: 

 “布魯斯,德國國家科學院委託我,想要授予你外籍院士的頭銜。” 

 “希望你不要推辭。” 

 李奇維聞言,心中很淡定。 

 看來德國科學界是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刺激,也想抱住李奇維這根粗大腿了。 

 這個年代,各國對於科學家無比重視。 

 剛剛結束的戰爭已經證明,科學家無論在軍用、民用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不用提李奇維這種層次的科學家。 

 只要他不是公開反對各國或反人類,那就是所有勢力拉攏的對象。 

 哪怕他是一個華夏人。 

 李奇維輕輕笑道:“教授,我樂意之至。” 

 “不過,我可能沒辦法參加榮譽儀式了。” 

 普朗克笑道: 

 “小事。” 

 “到時候我讓人把證明文件寄給你。” 

 告別普朗克後,李奇維又在愛因斯坦的陪同下,參觀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沒想到還沒進門,就看到哈伯站在門口來回踱步。 

 此時的哈伯,因為人工合成氨的轟動成果,成為德國最著名的化學家,舉世聞名。 

 而且由於李奇維的原因,對方這一世沒有參與毒氣的研究。 

 所以他現在只有“麵包聖人”的美名。 

 戰爭結束後,不知因為愧疚還是其他原因。 

 哈伯曾致力於用化學方法,從海水裡提取黃金,以此幫助國家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 

 但是海水中的黃金含量實在太少了,所以他的努力只能白費。 

 不過這種愛國精神,卻感動了德國的諸多大佬。 

 緊接著,哈伯就被選為威廉皇帝化學研究所的所長。 

 在他的領導下,化學研究所成為世界化學研究的中心之一。 

 哈伯在研究所內打造了一個毫無偏見、尊重個人獨立研究的環境。 

 他的實驗室內有一半的成

員,都來自於其它國家。 

 這讓他在化學界獲得了巨大的威望和人脈。 

 此刻,52歲的哈伯依然精力旺盛,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他當然是為了幾天前的演講而來。 

 當哈伯看到李奇維的一瞬間,立刻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前。 

 激動的表情溢於言表。 

 “布魯斯教授,終於又見到你了。” 

 說罷,又對旁邊的愛因斯坦抱怨道: 

 “愛因斯坦教授,你可真是害苦了我啊。” 

 “早知道布魯斯教授的演講內容如此震撼人心,我肯定就把國外的會議推掉了。” 

 “錯過了那場演講,真是我人生的一大憾事啊。” 

 愛因斯坦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不知道該怎麼安慰。 

 哈伯的抱怨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哈伯教授,你放心,布魯斯的演講內容,我已經讓人完整地記錄下來了。” 

 “到時候,我會把詳細內容整理後,寄送給大家的。” 

 “畢竟,這場演講對於化學界來說,太重要了。” 

 哈伯興奮道: 

 “何止是太重要了,簡直是顛覆性的改變。” 

 “從此以後,化學就不再是實驗性的學科了。” 

 “它和物理一樣,用理論指導實驗。” 

 “我們化學界最近幾天,緊急商量,將會召開一場全球性的學術會議。” 

 “共同討論電子殼層模型和化學鍵理論。” 

 “化學將會迎來一場爆發式的發展。” 

 哈伯作為威廉皇帝化學研究所的所長,他主張將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 

 但其實,這只是他的妥協而已。 

 因為此時的化學,根本沒有所謂的純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