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聖堂 作品

第381章 全球競賽!名單公佈!舉世沸騰!這是科學界的偉大盛事!

 “我們就算不能奪得冠軍,也一定要進入前三名。” 

 威爾遜點點頭。 

 “教授,您放心吧。” 

 “我會盡快讓學生們掌握競賽思維。” 

 他認真分析過物理奧賽的考試指南。 

 毫不誇張地說,威爾遜覺得自己是最瞭解布魯斯的人。 

 對方給出的例題,無論從強度和深度看,都可以稱得上絕世經典。 

 這不是什麼毫無作用的數字遊戲,而是考驗學生對於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不是真正的天才,可能連題目的內涵都看不懂。 

 至少威爾遜自己,都是仔細想了好長時間,才看懂例題的解題思路。 

 他感嘆道: 

 “也不知道布魯斯的腦袋是怎麼長的。” 

 “那些既刁鑽又深刻的題目,他都是怎麼想出來的啊?” 

 湯姆遜聞言打趣道:“我猜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曾經給布魯斯出過這樣的題。” 

 “畢竟你當初的那道火箭題目也很經典。” 

 威爾遜會心地笑了笑。 

 “布魯斯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掀起科學界的波瀾。” 

 “這一次的比賽,辦的實在是太好了。” 

 “充分激起了所有學生的勝負心。” 

 “咱們英國的幾個小夥子們最近很辛苦,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 

 “其它時間,全都用來研究題目了。” 

 湯姆遜說道:“第一屆比賽的意義,總是最大的。” 

 “所有人都想把握這次機會。” 

 “要是在我年輕的時候,有這種比賽,我估計比現在還要瘋狂。” 

 威爾遜笑著說道:“我猜布魯斯就是想彌補這種遺憾。” 

 這一次,威爾遜能獲得帶隊機會,他是非常開心的。 

 他終於又能見到李奇維了。 

 此外,還能參觀一下科學之城的風采。 

 “就是不知道現在建成什麼樣了啊。” 

 威爾遜憧憬著。 

 德國。 

 本次競賽,德國代表團的團長是愛因斯坦。

 最近愛因斯坦的生活很不好。 

 由於他的反戰傾向很明顯,受到了德國政府的重點關注。 

 這使得他很難集中精力,專心自己的研究。 

 物理奧賽讓愛因斯坦看到了喘息的機會。 

 他向德國科學院主動請纓,毛遂自薦,願意帶領德國學生參加比賽。 

 普朗克知道愛因斯坦和李奇維的關係很好,於是便支持他當團長。 

 愛因斯坦便承擔起了指導學生的工作。 

 並且德國還成立了專門的指導團,其中有勞厄等大佬成員。 

 指導團專門負責對學生的解答工作。 

 普朗克甚至在大會上,提出了“保二爭一”的目標。 

 可見德國對此次比賽的看重。 

 集訓室內,愛因斯坦和勞厄正在小聲聊天。 

 二人的前方,四位德國學生,正在奮筆疾書。 

 他們做的就是指導團出的題目。 

 風格和李奇維的例題一樣。 

 從這就可以看出,科學強國和弱國的差異了。 

 有的國家甚至連參賽學生都找不齊。 

 而如德國這樣的大國,竟然還組建了豪華的指導團。 

 “保二爭一”果然不是吹的。 

 愛因斯坦難得地露出笑容: 

 “沒想到這件事還真被布魯斯給辦成了。” 

 “他的影響力簡直超出了我的想象。” 

 “竟然連國王都支持他。” 

 勞厄感慨道:“可能是因為布魯斯教授始終都沒有私心吧。” 

 “他在回到亞洲後,做的每一件事,在我看來,都是很不可思議的。” 

 “一個人怎麼會對科學有那麼純粹的熱愛。” 

 愛因斯坦忽然說道:“不對,這次比賽,我覺得布魯斯就很有私心。” 

 “哦?”勞厄不解。 

 愛因斯坦說道:“我看他就是想證明,不僅他自己比所有人強,他教出來的學生,也比我的學生強。” 

 勞厄聞言哈哈大笑。 

 “愛因斯坦,你該不會是害怕了吧。” 

 “不是我看不起華夏,我覺得那裡能出現一個布魯斯,就已經是得天之幸了。” 

 “我不相信,他們能比得上德國的教育。” 

 “我們和英國可不同。” 

 “我們的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 

 “因為應試能力代表的是最基礎的能力。” 

 “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老師,他首先就要有強大的計算和解答能力。” 

 “不然,他又怎麼能熟練地應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 

 “我有自信,德國肯定可以在這次比賽中取得第一名。” 

 愛因斯坦靜靜地看著學生們解題。 

 他的思緒早已飛到了婆羅洲。 

 雖然他本人已經是物理學教授,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 

 和參賽的學生們,身份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他深深地明白,這場比賽會深刻地改變未來的科學格局。 

 一切都是因為那個男人。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玻爾正在對著四名學生,慷慨激昂地講話。 

 “作為你們的團長,我身負重任,壓力很大。” 

 “但是我卻非常開心,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四人同時搖搖頭。 

 感覺今天的玻爾教授好可怕。 

 怎麼會興奮成這樣。 

 “該不會想讓我們去爭第一名吧。” 

 四人頓時亞歷山大。 

 玻爾沒有看見四個小夥子的緊張,反而一臉崇拜地遐想。 

 “我是布魯斯教授的博士。” 

 “他的出題思路和風格,我太熟悉了。” 

 “那些例題經過我潛心的研究,終於被我找出了規律。” 

 “現在,我要在半年之內,讓你們熟悉這種解題的模式。” 

 “這一次,我們丹麥隊一定能奪得冠軍。” 

 啊? 

 丹麥的四個參賽者滿臉震驚。 

 就好像九頭蟲對奔波兒灞說:“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 

 現在換成了玻爾對他們說:“你,去把英法德和布魯斯教授的學生除掉。” 

 四人瑟瑟發抖。 

 而玻爾則內心期待。 

 “老師,終於又能見到你了。” 

 “不知道錢五師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老師的原子研究院到底有什麼成

果啊。” 

 由於戰爭,歐洲機會沒有了學術交流。 

 這對於玻爾來說,很難忍。 

 想當初,他被各國邀請,講解自己的玻爾模型。 

 那時候的他是多麼的意氣風發。 

 然而現在,他只能窩在哥本哈根大學,繼續悶頭做研究,連個說話之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