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洪武十四年,征伐倭國
一如往常,元旦朝會照舊有各類喜慶表演。
表演過後,依舊是一身明豔龍袍的朱元璋出面發表新年致辭。
朱元璋並不拖沓,只隨口幾句客套話走過流程,便提及正事道:
“此前咱有意編撰新史,現如今,《華夏通史》已經編撰完成,這本史籍,向世人詔告我大明乃中原正統,四夷乃我華夏支脈,我大明對四夷有著宗主血脈之間的關係!”
他這般說辭未免強詞奪理,這書是你自己編的,當然是你愛怎麼編就怎麼編,不過對此,百官們並不在意,大明本身就是中原正統,而華夏通史的出爐更是佐證了這一點,至於與周邊四夷之間的關係,這不是很正常嗎?
在亞洲這塊地,中原大國向來都是宗主國,周邊的安南,高麗,倭國這些一直都想要融入其中,若是他們知道了這個事,恐怕是要鼓掌歡迎呢!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書一出,周邊四鄰自當感懷天恩,效忠我大明天朝!”
群臣齊聲恭賀,哄得朱元璋樂不可支。
抬手止住殿中喧鬧,朱元璋又高聲道:“此書修成,韓國公李善長居功至偉,咱欲加封其為太師,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這話一出,堂下的李善長登時大喜,不過他並沒有站出來,而是回頭看了一圈,畢竟天子問的是百官的意見,總得看看其他人有沒有說法。
“韓國公當此殊榮,臣等毫無意義!”對此,文武百官連忙說道,別說他們沒有意見,就算有意見,也不可能在此刻提出來。
聞言,李善長這才放寬心來,當即站出來,跪地拱手謝恩。
得了這太師之職,他也算與徐達平起平坐,位列百官之尊。
封賞完李善長後,朱元璋並未收場,立馬又開口道:“今日還有一事,要與諸卿議定。”
說是“議定”,其實只是“知會”,他朱元璋決定的事,朝臣們哪有資格說不?
朝臣們心中早無波瀾,只老老實實聽吩咐。
“今日咱所議之事,恰與這《華夏通史》有關。”
朱元璋隨手將手中那本《華夏通史》揚了揚,介紹道: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曾派徐福東渡求藥,抵達倭島,後來徐福帶著手下在倭島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漸漸才有了倭國,也即是說,倭國島民,本是我華夏血脈,乃我中原後裔。”
粗略將話題過度到倭國後,朱元璋又繼續說道:
“再至東漢,倭國遣使中原,請求冊封,而後歷朝歷代都遣使稱臣,而我中原本承著大家都是華夏血脈的親緣關係,對倭國大開友誼之門,將我中原文明傾囊相授,至此,倭國才走出蠻荒,沐猴而冠,像模像樣起來。”
話說到這裡,其實已有些輕鄙之意。
眾朝臣慢慢品出味來,心下已有不妙猜測。
果如眾朝臣所料,朱元璋隨即臉色一冷道:“可到了如今,倭國不思報恩,竟然數典忘祖,忘恩負義,不但數次派出倭寇,劫掠騷擾我大明沿海,竟還殺害扣留我大明派去的使者。”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遣七位使者從應天出發,前往倭國,一是向倭國傳達洪武皇帝登基的消息,二是譴責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的行為,要求倭國嚴加取締並早日來朝稱臣,否則將出兵討伐。
卻沒想到倭國的懷良親王非但沒有理會大明的詔書,反而處死了其中五位使者,剩餘兩位也被關了兩個多月才逃出。
朱元璋知道此事後勃然大怒,想要派遣大軍給倭國一個教訓,可都被群臣所阻止,再加上當時北方元軍又有捲土重來之勢,最終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今日朱元璋重提舊事,顯然打算翻老賬。
“後來,倭國遣使謝罪解釋,咱大明慈悲為懷,願意給倭國一次機會,卻沒想,他竟不思悔改,變本加厲,如今倭國竟還勾結胡惟庸,派出刺客參與胡惟庸反叛之事,意圖顛覆我大明!”說話間,朱元璋面帶厲色,語含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