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罷丞相,撤中書
他前腳說完,後腳雲奇就從袖中掏出另一份聖旨,眾人看得連連翻白眼,好傢伙,敢情你早將一切都準備好了。
雲奇掏出聖旨,立馬當眾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雖有丞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
“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御史臺、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務,大權一歸朝廷,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敢以此奏請者,置之重典。欽此!”
聖旨內容很簡單粗暴:自古以來丞相就不是常設官職,唐宋時期也常出奸丞吝相,聖明的朱天子為免奸吝,決定罷相,自此以後,百官不得再提丞相,誰提殺誰!
話都說到這份上,百官哪還敢提意見?
眾人立馬齊聲贊和:“陛下聖明,臣謹遵聖命!”
朝臣們的反應,令朱元璋很是欣慰,隨即他看向朱標道:“太子,你這聖旨中最後一句,‘毋得議置丞相,敢有奏請置之重典’,咱要著於《祖訓錄》中,後世子孫須得牢記,不得違反!若敢違逆,便沒資格做我朱家子孫!”
“兒臣謹遵父皇之命!”朱標連忙點頭。
大功告成,朱天子龍顏大悅,一張驢臉又變回和藹可親的圓臉,他溫笑抬手道:“諸位都是我大明賢良臣工,識大體、明是非……看來我朝堂之中,倒沒有多少胡逆附黨嘛!”
顯然,他這等於是給了個臺階,容那些朝臣自辯清白。
當即便有人高舉雙手,大呼起來:“胡惟庸謀逆篡政,實乃大奸大惡之輩,此等重犯,定得嚴懲!”
“誅殺胡逆,匡正朝綱!”
“無恥匪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為自證清白,與胡惟庸劃清界限,百官卯足氣力唾罵胡惟庸,就差掘地三尺,將他祖墳都挖出來了。
朱元璋很是滿意,笑著抬手道:“既是取消了中書省,六部的官階品秩,自然順延上升,自此以後,各部尚書由正三品,升為正二品!”
這是打一悶棍,再給一個甜棗。
六部尚書自是開心,連忙拱手謝恩,而其餘官員,也跟著一起附和,六部尚書升官了,他們的官階,自也會隨之提升。
群臣皆大歡喜,這一場大朝會,終於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走向終點。
……
一場朝會,解決了廢相問題,又讓百官和胡惟庸劃清了界限。
眼看百官都很識趣,朱元璋也不再拖拉,很快便結束了胡惟庸謀逆一案。
數日之後,胡惟庸謀反案,終於有了結果。
涉案人員,除主犯胡惟庸外,另有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趙庸、陳寧、塗節等官員勳貴,共計十六人。
這個數目,較之之前被牽連抓進詔獄的官員人數,可要少得多。
也即是說,大多數官員,在審查之後,最終都被放歸原職,案件的影響牽連,已被壓縮至最低。
原本,這件事已得善終,所有人都該滿意,
可萬萬沒想到,這從犯名單中,竟多出個意外之人,十六人中,最後一人竟是當朝大儒宋濂的孫子,宋慎。
這可讓所有人都傻眼了。
宋濂是浙東一派領袖,胡惟庸是淮西魁首,這二人原本是水火不相容,可宋濂竟也被牽扯進胡惟庸謀反案了。
要知道,造反可是要抄家滅族的,宋濂的孫子涉案,連帶宋濂也難逃一死。
堂堂浙東黨首,竟因為死對頭造反而被處死,這事說出去,怕都沒人信。
宋濂素有威望賢名,朝堂上下,百官都為他打抱不平,但是有了之前詔獄一輪遊,這打抱不平也只敢心裡說說,哪裡還敢正面去說情。
而其他人不敢站出來說情,也只有朱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