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604章 趙佶河北體驗民情

 

王倫的命令,是要求和樂公在唐斌的“護送”下,前往河北體驗民情。由於西夏服軟,他的命令再無人反對。

 

有膽量反對他的人,宗澤被派到了洛陽,李綱去了蜀地,李若水也被派往宣撫嶺南,張叔夜不發一言,前宋那些被王倫重視的官員都不在,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唐斌看著年不到五十、養得白白胖胖的趙佶,心想順義侯可當真是滿嘴胡話啊,這也是老父?便說道:“陛下以為,和樂公為帝時,不體察民情,不識民間之疾苦,以致國家敗亡,當以此為戒也!順義侯若有孝心,可願替和樂公一行?”

 

順義侯趙桓立刻乖巧地退了回去,反正他已經表現了所謂的“孝道”,盡力了!

 

倒是不到二十歲的趙佶第九子、前康王趙構主動說道:“罪人願隨父同行,前後照顧!”

 

唐斌看了他一眼,“安慰”地說:“且寬心,有吾一路照應,和樂公無虞也!”便揮了揮手,帶人強行將趙佶送上馬車。

 

趙佶很想說,讓我去河北也可以,能不能多帶些侍妾、太監啊?但看到唐斌的臉色,便訥訥不敢言。

 

在朝政漸漸梳理走上正軌後,朝廷之上就出現了一股聲音,認為唐朝滅亡後,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再到大宋,中原正朔傳承此地有序,那麼新朝也應當繼承大宋的正朔。

 

所以新的漢朝,也要辨五德、明服色,應該補上一道程序,那就是王倫接受趙桓禪位,從而真正表明正統地位。

 

對此王倫心知肚明,不過是因為自已要重開科舉,讓一幫儒家的信徒們又受到了鼓舞,只要王倫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就意味著新的漢朝仍舊要遵循儒家的一切禮制,朝政的權力還得掌握在文官手中。

 

所以他不承認趙桓當過皇帝,只認為趙佶是大宋的亡國之君,而且還要打擊籠罩在趙佶身上那一層被儒家強行披上的虛偽光環,讓天下百姓親眼看一看,曾經的皇帝是個什麼德行。

 

洪武元年的第一屆科舉,王倫仍舊會遵照大宋的制度舉行,但此後他就要改革教育,推行縣學、府學、路學三級制度,改國子監,承擔一部分後世教育部的職責,太學也不再作為最高等的學府,而是與路學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