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魏14
政治思想
三曹非常重視網羅民間隱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隱士人才都聚集起來。三曹一方面批評動搖隱士所信仰的荒誕無稽,讓眾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國。另一方面又歌頌其情操,把隱士視為同道中人,意在招隱求賢、讓眾人入世治國輔君濟世。曹丕的《大牆上蒿行》開頭即以人生短暫發問:”今我隱約欲何為?”接著以入世的物質享受誘發隱士們出山,為其建功立業。此詩受到曹植《七啟》勸隱士出山,建功立業的影響。這一方面說明三曹欲有所作為,另一方面也說明存在著大量的隱士不為朝廷所用。
曹植的《七啟》中假託一個“鏡機子”對另一個“玄微子”論述飲食、容飾、羽獵、宮館、聲色、友朋、王道等七個方面的妙處。此賦以招隱求賢、輔君濟世為主旨,大約作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發佈《求賢令》後。令文有“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作者即據此興感抒論。規摹漢代枚乘《七發》大賦體制,假設鏡機子與隱者玄微子問答聯級成文,批評“耽虛好靜”“飛遁離俗”“隱居大荒”的行為,借鏡機子分類鋪敘餚饌、容飾、羽獵、宮館、聲色之妙及遊俠、俊公子之奇節異行,最後以讚頌“聖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舉不遺才”“國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績,說服玄微子“從子而歸”,表達了”君子不遁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勳”的積極用世、建功立業的政治態度和理想抱負。篇制宏大,鋪陳誇飾,辭采瑰麗,氣勢慷慨,變《七發》散體筆勢為駢儷整飭的精描細繪,而流暢生動過之。
文藝成就
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
書法
據《書斷》記載,“曹植亦工書。”《宣和書譜》上亦記載曹植少年聰慧,記憶力驚人,萬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氣發於筆墨間。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乃書法中一極品。
畫論
曹植著有《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的文章。它可以同漢代的《毛詩序》相提並論。《毛詩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專談詩歌的文章,闡述詩歌的倫理教化作用;《畫贊序》則主張繪畫在\"教化\"方面應具有的功用。這當然是儒家思想。但曹植在這裡明確了繪畫藝術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肯定了繪畫藝術的地位,則是很重要的。
曹植明確提出畫能“存乎鑑戒”。而且這種“鑑戒”還不是圖解式的進行,而是通過繪畫藝術形象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共鳴產生的。他談到繪畫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反應,有“仰載”“悲惋”“切齒”“忘食”“抗首”“嘆息”“側目”“嘉貴”等等。這是不同的人物畫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豐富多樣的感情反應,這就接觸到了繪畫藝術的特徵。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次接觸這一問題。它與曹丕《典論·論文》第一次講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兩者在理論上可說都是開啟以後那個文藝自覺時代的先聲。
魏晉南北朝
陳琳:君侯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音義既遠,清辭妙句,焱絕煥炳,譬猶飛免流星,超山越海,龍驥所不敢追,況於駑馬可得齊足![]
丁廙:臨菑侯天性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於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原從其遊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
陳壽:陳思文才富豔,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10]
劉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11]
鍾嶸: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餘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矣。
顏延之:至於五言流靡,則劉禎、張華;四言側密,則張衡、王粲。若夫陳思王,可謂兼之矣。
沈約:若夫平子豔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至於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鹹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於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美,獨映當時。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