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魏3
有些向我請求寬恕的犯人,往往還來不及申訴情由案子已經判決,這怎麼有利於搞清事實,從而做到合情合理地決斷呢?現今我特詔令廷尉及各郡國所有司法官員,今後再遇有應處以死罪的囚犯,在案情全部清理並決斷後,除謀反之類大逆罪及親手殺人的兇犯外,其他死罪犯人都應儘快通知其家屬。如有向我請求寬恕的犯人,司法機關應將他所寫的陳請書信和有關的案情文書一起送給我,我當盡力設法保其生命。望將此詔佈告天下,使天下的官吏百姓都能知道我的心願。”
七月,遼東高句麗國王宮將東吳孫權派去聯絡的特使胡衛等人斬首,並將首級送到幽州。十二月十五日,司空陳群去世。十七日,曹叡行巡至許昌宮。青龍五年、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叡從魏興郡中分出魏陽,錫郡中分出安富、上庸等地新設上庸郡,同時撤銷錫郡建制,把錫縣劃歸魏興郡。遼東公孫淵反,自稱燕王。摺疊英年早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馬懿出兵征討遼東,獲勝。六月,曹叡賜予日本卑彌呼金印,封其為“親魏倭王”,曹叡的健康開始惡化。之後,密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與邑長。其俗好衣幘,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千有餘人。
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欲屬以後事,曹宇推辭,於是曹叡聽中書劉放、孫資之言改立曹爽為大將軍,同司馬懿共同輔政。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丁亥日,崩洛陽嘉福殿,《魏書》載他逝世於九龍前殿,年僅三十六歲,諡號明皇帝,廟號魏烈祖,癸丑日葬於高平陵。其養子曹芳繼位。
為政舉措
政治上,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幾個輔政大臣形同虛設。同時注重法理。他詔令設置律博士,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又下令刪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財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摺疊軍事在他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內外敵人的攻擊,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襄陽,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達反叛,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鮮卑與蜀漢聯手進犯,到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公元234年孫權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禦了這些內外戰爭。
他重用曹真、張合、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公元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同年,軻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殺,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定。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反魏,自立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牛金、胡遵等出征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復遼東。[
文化上曹叡還用心制詩度曲。他徵召文士置於崇文館,鼓勵其文學創作。曹叡能詩文,善樂府,與其祖父曹操、父曹丕並稱魏之“三祖”。摺疊編輯本段歷史評價?劉曄: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陸遜: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2]。?鍾會: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3]。?閻纘: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兢兢慎罰,事父以孝,父沒,事母以謹,聞於天下,於今稱之。?王沈: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
陳壽: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孫盛: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
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裴松之:魏明帝一時明主。?司馬光:1漢主壽常慕漢武,魏明之為人。2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簡功能,屏絕浮偽。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郭威:漢高祖為義帝發喪,魏明帝正禪陵尊號,一時達禮,千古所稱。?胡應麟: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蔡東藩:曹叡奢淫無度,違理蔑倫,種種荒謬,俱足亡國,而反得平定遼東,擒斬公孫淵父子,是所謂天奪之鑑,而益其疾也。?馬植傑:綜觀曹叡之行事,優缺點各佔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
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
主要作品:?《短歌行》?《善哉行》?《善哉行四解》?《月重輪行》?《步出夏門行》?《長歌行》?《苦寒行》?《棹歌行》?《種瓜篇》?《燕歌行》?《猛虎行》?《堂上行》?《清調歌》?《樂府詩》
曹魏政權於公元220年替代了東漢政權,魏文帝曹丕遷漢獻帝於濁鹿城,自己作了皇帝,並追封曹操為魏武帝。曹丕登基,在位僅六年,於公元226年死去。曹丕死後其子曹睿繼承皇位,即魏明帝。因明帝無子,遂收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芳為義子。當時曹芳年僅六歲,被封為齊王。
公元239年,即曹魏景初三年,明帝死,由這個過繼的兒子,年僅8歲的曹芳繼承皇位,是為魏少帝。因其年幼,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魏後三位皇帝曹芳、曹髦、曹奐在《三國志》中以《三少帝紀》合傳,故三人均可稱為"魏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