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楚國曆代君主14

群臣亂王楚悼王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命吳起統大軍救趙。吳起分析了當時的戰局,如果直接赴趙,一是路途較遠,楚軍需要長途跋涉;二是魏軍的主力都到了趙地,而自己國內空虛,不如直接攻魏,攻魏薄弱的地方,這樣,既可解 趙之圍,又可迅速取得戰果。

 這一著果然十分靈驗,楚軍攻勢凌厲,前線的魏軍只得趕緊撤回,在州西被楚軍打得大敗。楚軍所向披靡,橫掃中原,一直打到黃河邊;而趙軍也趁勢反擊,佔領魏的棘蒲等地。魏軍成了縮頭烏龜,齊軍則跑回老家了。這一仗打出了楚軍的威風,不僅收復了北方原陳、蔡被三晉佔去的土地,並又新拓衛一些土地。

 而且,從戰略意義來看,楚、趙從此修好,趙不再參與魏、韓伐楚,從此也就瓦解了三晉聯盟,實際是楚在魏的後方找到了一個牽制魏的力量。這樣,魏已再不是楚最可怕的勁敵了。正當楚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捷報不斷向郢都都傳來的時候,悼王可能太興奮、太激動了,突然病逝。吳起只得從前線趕回都城,進宮料理悼王的後事。

 然而,當時的舊貴族屈宜臼、陽城君等人不甘心失敗,認為復仇的時機已經到了,他們糾集在一起,借到王宮對悼王進行悼念之機,喪心病狂地向吳起發起突然襲擊。吳起情知自己性命難保,急中生智,臨死臥伏王屍,並大喊“群臣亂王”,這些瘋狂的貴族,仍未停息,繼續射殺吳起。

 而亂箭射中吳起,卻同時也射中王屍。他們將吳起射死猶不解恨,還把吳起的屍體拿出去肢解了,可見他們對吳起的痛恨程度。[2]吳起之智悼王的喪事料理完後,楚悼王的兒子羋熊臧繼位,為楚肅王。那些殺死吳起的傢伙,不僅彈冠相慶,而且又都跑到肅王面前來表功,開始肅王不露聲色,只是說:“吳起該殺,你們殺得“好”,要‘賞賜’,還有哪些人?”這些得令智昏的蠢貨,一聽說有賞,便一個個來爭功。

 肅王要新令尹把他們的名字都記下來,一個也不要漏掉,然後要他們回去,等待賞賜。正當這夥權貴在夢想受賞的時候,肅王下了一道命令:要新令尹把他們統統抓捕歸案,依法懲處。因為按楚國的法律,凡用兵器觸到國王屍體的,一律處死,並罪及三族。除旭城君一個逃走外,其餘70多家都被一網打盡。

 此時陽城君的封邑也被沒收。而這些正是在吳起料想之中的,故《呂氏春秋·貴卒》的作者認為,這是“吳起之智”。

 主要政治成就:吳起變法楚悼王善於識人,敢於用人,銳意革新。他任用吳起進行變法,使楚國出現了強盛局面。主要有以下舉措。[1]開創郡制楚悼王設置宛郡,派吳起擔任宛郡郡守,是楚國曆史上首次出現郡的記載。

 郡縣制的出現,增強了楚國對邊地的控制,有助於邊境的攻守,也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打擊封君戰國早期,楚國經歷了從春秋采邑制向戰國封君制的過渡。到了楚悼王時期,楚國已經有了諸多封君。他們的封地可以世襲,位置主要集中在南陽、江漢、淮潁等楚國最富庶的地區,為楚王的統治帶來了阻礙。

 針對這一情況,吳起變法規定在三代後收回封君封地,並將貴族遷往地廣人稀的偏遠地區,沉重地打擊了封君勢力。在悼王、吳起去世後,“三世而收爵祿”的政策被廢止,但封君的分封位置則趨向分散化,這其中就有吳起變法的影響。裁冗削祿面對楚國冗官冗祿的問題,吳起裁撤不重要的閒職職位,降低官員的俸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供給,並逐漸取消世祿制 ,把節省下來的開支用於練軍強兵。

 改政移風吳起制訂並公佈法令 ,統一楚國風俗,禁止朋黨勾結和私人請託 ,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這樣,就能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獎勵耕戰吳起鼓勵人民從事農耕和戰鬥,禁止遊民不事生產,禁止縱橫家遊說,從而“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經過吳起的改革,楚國軍事實力大幅提升,有了“兵震天下”之稱。軍備制度吳起到楚國後,幫助楚悼王建立了楚國最早的常備軍體系。

 在春秋時期,列國普遍實行的是徵兵制,服兵役的士兵沒有軍餉,戰事結束就解散回家;而到了戰國時期,募兵制也流行起來,作為對徵兵制的補充。吳起在建立魏武卒後,又教楚悼王“裁減百官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而這支經過選拔和專門訓練、需要用俸祿和爵秩供養的精銳之師,就是楚國招募的常備軍了。對外戰爭楚悼王時期,楚晉之間征戰頻頻,有勝有負。

 總體來說,楚國處於劣勢,延續了楚簡王以來晉強楚弱的格局。楚國在與三晉的爭端中,先後丟失武陽、大梁等重鎮和其他城邑。經過吳起變法,楚國國勢轉強,奪回了部分陳蔡之地,並在救趙伐魏中重創魏軍,但未能收復大梁。

 而在對百越作戰方面,楚國向南征服了大片土地,包括今湖南、江西南部和廣西北部。楚悼王對這些地區的征服,將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帶入了這些地區,加強了中原和嶺南的經濟文化交流,併為楚國提供了穩定的大後方。

 在外交面對三晉、尤其是魏國的威脅,楚悼王善於尋找盟友,用外交手段遏制魏國的發展。在位初期,與三晉爭鄭,使鄭國懾服。 中期,交好齊、秦兩國,請求他們援楚,避免了晉軍給楚國造成更大損失。

 後期,又應趙國的請求援趙伐魏,拉攏趙國,分化了三晉。 這些舉措,無疑改善了楚國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楚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