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螺螄雞的陸凡兄 作品

第980章 教改各方反應

  長安市的教改像狂風驟雨席捲了整個長安市,各方都在發聲。

  教育業內人士表示:壓縮招生計劃不能“一減了之”。

  身為長安市第六中學校長、長安市人大代表,同時又是長安市西北中學管理的負責人,王少坤一直關注著“教改”的相關政策。西北中學是一所公參民性質的學校,他也表達了把西北中學轉為公辦學校的願望。

  “國家為啥要求民辦學校轉公辦學校?就是要政府承擔起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實際上,全國各地的教育還不均衡,就拿長安市民辦學校的數量及學生人數來說,僅一個區的民辦學生人數差不多佔本區總數的40%,這個比例遠高於15%規定的比例。因此,就現狀而言,政府沒有擔起承擔義務教育主體的責任。從人民群眾來說,也沒有享受到真正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屬於高收費。”

  老師們表示,教師分流不建議“一刀切”

  公參民轉制,教師分流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原來民辦學校的教師如何解決編制問題?頂尖民辦學校的教師工資普遍高於公辦學校,這部分教師的待遇如何解決?這些都是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剝離義務段辦學,同樣影響重大,一旦實施,大量的義務段教師何去何從?現有公辦學位是否可以滿足入學需求?不具備公辦入讀資格的家庭如何解決入學問題?不解決好這些問題,盲目響應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大。”

  多位公參民學校的負責人表示,不贊成對民辦教師搞“一刀切”,一方面財力所限,政府不可能將所有的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可能採取部分老師通過考核的方式獲得公辦教師編制,從而獲得身份的真正認同。

  長安市民辦教師人數眾多,僅唐都區就有2000多名民辦教師,這部分人的安置需要政府妥善解決。

  談到民轉公,秦省師範大學奧林匹克學校校長算了一筆賬,民辦學校給一名老師的投入,僅一年工資這一項投入便達十二三萬元,還不算“五險一金”。此外學校還有固定資產、設施設備及水電、安保、保潔、人員培訓等方面的費用及開銷,可以說,投入非常巨大。民辦教師分流,最有可能的是政府實行全員聘任制,這樣既避免了政府財力不足的難題,又賦予學校用人機制的靈活性,打破“大鍋飯”,利於學校的發展。

  一所公參民學校的副校長表示,在教師分流上還需要考慮部分老師為了學校發展奉獻了青春,若單純從年齡上分流不妥,畢竟很多骨幹教師都在35歲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如此多的民辦學校轉為公辦,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財力,政府有沒有這個能力是個問題。

  家長們關注的是教學質量:公辦學校或將借勢崛起?

  一些民辦名校的家長擔心學校轉成公辦後,無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