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九十一章 山青花欲燃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砌下落梅如堆雪。
高君聞言,不覺得對方是在危言聳聽,故意誆騙自己,她只得幽幽嘆息一聲。
她這些年修習仙家術法,不可謂不勤勉用心,不曾想對上這位重返福地的謫仙人,還是隻有一成勝算。
對方既然膽敢孤身來到湖山派,必然有所依仗,或自身實力足夠強悍,或是在暗處隱藏有援手,何況當初南苑國京城那場各方勢力粉墨登場的圍剿中,這位少年姿容的劍仙身陷重圍,最終仍是脫穎而出,登城頭殺丁嬰,坐鎮京城,使得俞祖師不敢踏入京城一步,經此一役,名動天下。
高君以心聲下令道:“撤陣。”
俞祖師飛昇之前,為湖山派留下了一幅親筆手繪的仙人陣圖,只是俞祖師明確交待過高君,這座護山大陣暫時只能是一個空想,必須靜待天時變化,等來一場天降甘露的異象,才有機會付諸實施。一向尊師重道的高君謹遵法旨,之後閉關再出關,便獨自外出,遊歷數年,遍覽天下五嶽,獨自入山訪仙,希冀著找到同道中人,與此同時,結合俞真意遺留陣圖,登天下五嶽小天下,在那中嶽,高君一路攀高,險峻無路,雲中浮現天下脊,才知此山第一尊,在好似孤懸雲海中的山巔,高君竟然發現了一處結茅修行的仙人遺蹟,不過只能算是遺蹟,而非古蹟,因為茅屋內諸多器物精巧,但是年月不久,火盆內有殘留松柏,高君完全可以想象一位前輩“仙人”的焚柏吟道篇,在那北嶽,山花異人間,山外酷暑蒸騰時節,山中猶是積雪深重,高君夜觀天象,在拂曉時分,見到了一位騎白鹿的羽客,自稱是此山神靈,神色倨傲,將高君視為“下國人”,不過對方大概是看出了高君的道法不淺,雖然不喜她的擅闖山門,卻並未惡語相向,只是提醒高君身在此山中,不可恃力取物奪寶。在那天氣晴朗時分便可看見大海的東嶽之巔,石罅生紫雲,海光浮紅日,驀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白晝晦暗如夜,親眼見到山腰深潭內騰空躍起一條作祟毒龍,青冥結精氣,磅礴動地脈,身軀長達百丈,蜿蜒登山,擠碎山石無數,幾個眨眼功夫,繞峰遊走的毒龍,便徑直造就出一條山間好似蛇行十八盤的嶄新石道,卻被一位雙眼淡金色的高冠男子,手持一方古字如鳥篆的白玉法印,不但成功阻攔毒龍登頂,再將驀然大如山峰的法印砸在毒龍額頭,其重新打落龍潭內,隨後水面浮現出一篇詰屈聱牙的道訣,數以千計的金色文字,宛若一道法旨仙陣,將鎮壓在潭底,手託法印的金甲神人口含天憲,罰它在深潭中潛靈脩真三百載才能重見天日。在那諸峰危似冠、殺氣見稜角的西嶽,高君見到了一位年輕容貌的文士,滿身道氣縹緲,盛情邀請一身杏黃道袍的高君去那洞府做客,高君神色自若,只是縮手在袖捻符籙,跟隨那位年輕文士,只見府邸堂皇,矗立於赤黃兩色雲堆裡,如同一座營建在天上的帝王宮闕,門房老人似是山野精怪,朱門開啟,宮女成群,皆非活人,行走其間,微風拂面,帶著蘭草香氣,文士笑言此為薰風,世間罕見,為吾山獨有,既可以入人面門七竅裨益修道根骨,也可以為凡俗女子滋養容顏,正堂內懸掛一幅神女圖畫像,立即有侍女取來香筒,文士先為高君捻出三炷香,說人間香火分山水,隨後他帶著高君一起焚香禱靈嶽,稽首恭上玄,各自落座後,文士詢問高君有無婚配,是否願意結成道侶……
遊覽過天下名山大川,高君終於完善了俞祖師留下的那幅仙圖,設置陣法樞紐,再加上依循道書煉物篇的指示,高君精心揀選出幾件能夠天然蘊藉天地靈氣的寶物,與湖山派山根水脈緊密銜接,以俞祖師留下的那把仙劍為主,最終打造出一座攻守兼備的護山大陣。
如果說俞真意是第一位得道之人,終究只是獨善其身,那麼高君就是湖山派真正意義上的開山祖師,親手建立陣法,傳授道書仙訣,為門中弟子指點修行,既傳道又護道,就此開枝散葉。陳平安在現身之前,有過一番粗略的山水勘探,看得出來,湖山派經過這些年的妥善經營,若是高君有朝一日能夠成就元嬰境,坐穩天下第一人的位置,再找到一個合適的繼任者,能夠再結金丹,那麼未來三五百年內,門內弟子,人才薈萃,人練武仙修真靈,兩不耽誤,湖山派山上第一仙府的寶座,極難撼動。
高君問道:“能不能再問一句陳劍仙的山上道齡?”
陳平安笑著搖頭,言語委婉道:“山中客不言壽。”
高君又問道:“在那浩然天下,如陳劍仙這般通玄境界的得道之士,數量多嗎?”
陳平安又只得點頭說道:“很多。但是還談不上‘通玄’和‘得道’。”
元嬰境練氣士,確實多。
高君便難免有幾分傷感神色,抬頭望天,“山中修行何其不易,終究只是井底之蛙。”
若是不知曉外邊的風景壯闊,天上高風,也就罷了。恰好是高君這般瞭解天外人事的山頂練氣士,憂心忡忡,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些年高君一直有個最壞的設想,有朝一日,像陳平安這種外鄉謫仙人,眼紅這座福地的天材地寶,因利而聚,聯袂造訪,如雨落人間,只憑她高君如何抵擋外敵?可要說讓她現在就暗中謀劃,合縱連橫,與各國練氣士和大宗師未雨綢繆,再與那些山水神靈締結盟約,又實在是讓高君覺得力所不逮,怕就怕擋得住一兩撥謫仙人,之後陳平安這些天外仙真亦是抱團,整座人間,豈不是要生靈塗炭?仙人鬥法,各顯神通,可不比以往歷史上的宗師廝殺,至多是殃及一城,練氣士人數一多,再徹底放開手腳,祭出層出不窮的攻伐法寶,動輒方圓百里之內皆是白骨累累的慘事。
所以高君內心深處,有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
她逐漸有點明白丁嬰的所作所為了,當然她並非認可,但是理解。
高君想要見一見那個在幕後執掌大道運轉的“老天爺”,日月作道場,山川為庭院。
高君想要親口問一問對方,能否護住這座天下,如何才能夠不成為那些外鄉謫仙人的歷練之地。
陳平安說道:“高掌門不用小覷自己,歷史上所有能夠打破福地瓶頸約束的修道之人,到了浩然天下,幾乎無一例外,依舊是當之無愧的山上天才。”
刑官豪素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只說自家落魄山,畫卷四人,再加上種夫子,離開福地三十年,其中朱斂已經是武夫山巔境圓滿,隋右邊也是一位元嬰境劍修。
高君試探性問道:“陳劍仙,我帶你走走看看?”
陳平安笑著點頭道:“有勞。”
湖光旖旎,荷花萬柄,清風鑑水,兩岸桃柳爛漫,山色鏡中看。
雙方走上一座跨湖長橋,高君忍不住問道:“敢問陳劍仙,俞祖師如今如何了,身在何處?”
說到這裡,高君自顧自啞然失笑,好像與這位陳劍仙見面之後,自己就一直在問這問那。
在俞祖師離去之後,這座天下還是發生了不少大事,比如有個橫空出世的怪人,魔教新教主陸臺,很輕鬆就歸攏了丁嬰留下的殘餘舊部,卻無心圖謀更大,反而一門心思盯上了湖山派,俞祖師成為陸地神仙之後,曾經有過三次閉關,其中兩次都被陸臺抓住時機硬闖山門,強行打斷閉關,兩場生死廝殺,都未能分出勝負,使得俞祖師耽擱了多年歲月,未能
雙方的御風虛蹈,大打出手,也讓大地之上遙遙觀戰的天下武夫,真正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山上的仙人鬥法,可教日月失色,山川震動。
在這尊魔道巨擘無緣無故消失之後,陸臺卻教出了一個不修行仙法卻劍術卓絕的少年天才,一樣喜歡與湖山派作對。
這個不知姓名的少年,山中練劍數年而已,就已經劍術通神,此人下山時,俞祖師剛好羽化飛昇,初出茅廬的少年劍客,第一戰,便是一人問劍湖山派。接劍之人,正是當代掌門高君,她小勝對方半籌,雙方約好了十年之後再比試一場。但是等到了十年期限,少年劍客卻失約了,杳無音信,高君此後訪仙,亦有尋找此人的意圖。
陳平安說道:“他已經在別座天下,境界更進一步。”
高君如釋重負,心中大石落地。因為那個心思叵測、行事詭譎的魔教教主陸臺,曾經偷摸進入湖山派,找到高君後,說了一個極其誅心的比喻,說此地第一人,位列仙班後,就要墊底了,所以別看你們家俞祖師在這裡如何威風,到了天上,就是個在仙君宮闕里邊打掃庭院的小童子,運氣再差點,就只能當個挑糞工澆菜園子,所以你趕緊勸一勸俞真意,寧做雞頭別當鳳尾,
“俞真意很有來歷,有那‘小住人間千年,常如童子顏色’的讖語,說這句讖語的人,就是……反正道法高無可高了。”
陳平安說道:“高掌門將來離開此地,再作遠遊,是有機會與你家俞祖師重逢的。”
在陳平安看來,只以功績論,與天下人對湖山派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俞真意與高君,一個是湖山派的開山鼻祖,一個其實完全可以稱為力挽頹勢的中興宗主,如果不是高君繼承俞真意的衣缽,一躍成為蓮藕福地的天下第一人,那麼湖山派就會一步慢,步步慢,最終失去先手優勢,被南苑國魏良在內的練氣士甩在身後。
因為朱斂打造的“臉皮”,明顯帶著一份符籙真意,所以如今陳平安也在好奇一事,既然朱斂明明已經摸到了修行仙法的門檻,又為何淺嘗輒止,雖說那會兒藕花福地的天地靈氣還是稀薄,可越是如此,修行登仙的門檻越高,一旦有人率先修道,如走獨木橋,就更容易獨自一人佔盡天時。
同樣是說天外事,高君當然更願意相信這個陳劍仙,那個故意用言語亂人道心的陸臺,可惡至極!
陳平安緩緩說道:“修道一途,在層層破境攀高,也在修心養性,兩者缺一不可,飛鳥窄青冥,會當凌絕頂,山無路時我為峰,或是水窮處看雲起,萬一禪關砉然破,便聞平地起驚雷。”
高君細細思量一番,點頭道:“陳劍仙此言精妙,如雲中神人語。”
陳平安啞然失笑。
高君自認不是一個如何精通庶務、人情世故的人,之所以能夠擔任湖山派掌門,除了是俞祖師降下一道法旨,同時在暗中幫她掃除了一切障礙,再就是她確實天生適宜修行仙家術法,破境最快。對高君來說,就像天地間突然多出了一道天門,曾經世間想要成為傲視王侯的人上人,就只能習武練拳,成為武學大宗師,結果人間突然多出了一條道路可走,昔年天下神魔志怪書籍上邊的陸地常駐真人、神靈精怪,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縹緲存在,變成了觸手可及的身邊人事。
她就是湖山派最大的那個幸運兒。
不然當年跟隨祖師去往南苑國京城,俞真意曾經有過定論,她高君如果這輩子只是走在武學道路上,至多就是成為國師種秋、皇后朱淑真之流的江湖高手。
高君略帶幾分愧疚神色,“陳劍仙知無不言,有問必答,高君在此由衷謝過。”
陳平安玩笑道:“高掌門只管詢問,我是絕對不會厭煩的,一直被人說成有好為人師的習慣,秉性難改。”
高君果然也不再客氣,繼續問道:“先前陳劍仙說境界層層攀高,修行如拾級而上,那麼我們這些修道之人,可有具體境界的劃分和名稱?”
陳平安點頭道:“中五境,洞府,寓意人身與外界天地勾連,如架橋樑,開府門,開始吸納天地靈氣。觀海,二字取自‘我登樓觀百川,入海即入我懷’,登高樓觀滄海,知曉天下之大。修道之人,有了一定數量的洞府之後,不斷汲取天地靈氣,留得住,反哺肉身、溫養魂魄,如川流不息,不斷擴張河床水路,拓展經脈,如同鋪設驛路官道。龍門,練氣士散落氣府的靈氣,彷彿凝為一條水蛟,逆流而上如走水,最終能否一舉躍過龍門,就是一道極大的門檻,成了,就可以找到一處‘丹室’,於玄之又玄中,別開洞天,故而有‘結成金丹客,方是我輩人’的山上說法。過不去,靈氣三次逆流衝關不成,導致丹田氣海徹底乾涸,很有可能終生跌落再止步於洞府境。而練氣士凝結出一顆金丹,丹成幾品,猶如俗世科舉會試,又有界限分明的高下之別,一顆金丹的凝練程度,一座丹室的規模大小,以及結丹時能否引來天地共鳴的異象,皆各有講究,大道無常,天意難測,能否稱之為真正的修道天才,是否當真算得上得天獨厚,在此一舉。在這之後,便是元嬰,可以陰神出竅遠遊,輔以陽神身外身坐鎮小天地,如書上所說,大宗師泠然御風,逍遙遊於天地間。”
“一般情況,金丹和元嬰統稱為地仙之流,練氣士單獨遊歷浩然天下一洲山河,哪怕開山立派,擔任開山祖師,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推測你們俞祖師當初是丹成一品,而高掌門的金丹品秩,大致屬於二品,相當不俗,即便是在浩然天下,擁有一顆二品金丹,也是諸多地仙夢寐以求卻求之不得的造化緣法了。”
說來簡單,聽之易懂。
看似閒聊,陳平安只是聊了些在浩然天下並不算如何高深晦澀的修道“常識”,可能雲霞山的地仙都可以隨口道出。
但是對於如今一切修行事都需要自行體會、領悟的高君來說,卻是字字珠璣的頭等金玉良言,此番言語,有撥雲見日之功,珍貴程度,不遜色於俞祖師留下的那本道書。
陳平安也只是話趕話,與高君說了些無關利益取捨的無心之語,歸根結底,就只是將她視為未來修行路上的道友,以一顆平常心,說幾句平常話。
結果等到話語落定時,剎那之間,陳平安竟然內心微動,忍不住環顧四周,冥冥之中,似有某種妙不可言的天人感應,就像得到了此方天地的一種讚賞和認可……
如釋重負,再無先前行走湖山派的那種凝滯之感。
陳平安在這一刻,對南苑國心相寺那位住持老僧的某句話,以及當年旁觀城隍廟夜審的某個道理,感觸更深。
與此同時,也驗證了朱斂的那個猜測,這座蓮藕福地,極有可能,果真有了“小老天爺”的雛形,只等“開竅”繼而“煉形”了,其實先前那個福地文運顯化而生的女子現身,再被長命發現,就可以視為某種水到渠成的徵兆。再到今天陳平安時隔多年重返福地,很快就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天地共鳴,難不成老廚子的一張嘴,當真開過光嗎?
高君卻無法察覺到這份天地異象,她只是沉浸在那份,好奇問道:“中五境和地仙之上,又是何種境界?”
“上五境第一境,名為玉璞。”
“璞玉?意思是說返璞歸真,美玉無瑕?”
陳平安笑著點頭,“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好似塑無垢身,起無漏塔,能夠不染紅塵,修道之人,躋身此境界,就算是井底之蛙跳到了井口,雖說離天還遠,但是可以用一種更接近全貌和真相的眼光看待天地。”
藕花福地歷史上,俞真意才算開了修道的先河,自然從無具體的境界劃分。
甚至俞真意當年對於陰神出竅遠遊一事,都做了諸多小心翼翼的嘗試,極其謹慎,在湖山派不曾留下隻言片語的文字記載,只是親傳密授給高君。
所以直接導致高君至今都不敢輕易陰神遠遊,只敢揀選天清氣朗的黃道吉日,在那月白澄澈的深夜時分,只在湖山派周邊的方圓千里之地嘗試“出竅”。
當年身邊這位青衫劍仙,與丁嬰那場生死之戰,獨佔天地武運的丁嬰,不知使用了什麼秘法,竟然能夠陰神出竅,幻化出一尊與牯牛山等高的巍峨法相,高君至今想來,還是既心有餘悸,又心神往之,可惜她當時並未修行,外行只能看個熱鬧,否則就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極佳觀道機會,裨益無窮。
過了橋來到湖對岸,不遠處有一座矮山,上邊建造有湖山派祖師殿,暫時只供奉著一位祖師。
是俞真意“飛昇”之後才有的,形制都是按照某些秘錄記載,與江湖門派的祖師堂規格截然不同。
高君突然問了一個“文與”和“實與”的問題,這本是儒家道統一個極為關鍵的大義所在。陳平安會心一笑,清楚高君此問大有深意,可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對高君又有了些新認識,看來這些年她幽居山中潛心修道,看了不少書。要說讓陳平安在前賢學問基礎上別開生面、獨抒新見,陳平安沒有絲毫底氣,可要說只是照搬書上見解,大致梳理一番,憑藉陳平安的讀書記憶和整理心得,那麼別說高君,就是與文廟學宮祭酒、書院山長都能掰扯半天而不怯場。
高君的這個問題,不只是為湖山派而問,而是為所有天下修
道之人詢問的,是一個註定繞不開的關隘。
砌下落梅如堆雪。
高君聞言,不覺得對方是在危言聳聽,故意誆騙自己,她只得幽幽嘆息一聲。
她這些年修習仙家術法,不可謂不勤勉用心,不曾想對上這位重返福地的謫仙人,還是隻有一成勝算。
對方既然膽敢孤身來到湖山派,必然有所依仗,或自身實力足夠強悍,或是在暗處隱藏有援手,何況當初南苑國京城那場各方勢力粉墨登場的圍剿中,這位少年姿容的劍仙身陷重圍,最終仍是脫穎而出,登城頭殺丁嬰,坐鎮京城,使得俞祖師不敢踏入京城一步,經此一役,名動天下。
高君以心聲下令道:“撤陣。”
俞祖師飛昇之前,為湖山派留下了一幅親筆手繪的仙人陣圖,只是俞祖師明確交待過高君,這座護山大陣暫時只能是一個空想,必須靜待天時變化,等來一場天降甘露的異象,才有機會付諸實施。一向尊師重道的高君謹遵法旨,之後閉關再出關,便獨自外出,遊歷數年,遍覽天下五嶽,獨自入山訪仙,希冀著找到同道中人,與此同時,結合俞真意遺留陣圖,登天下五嶽小天下,在那中嶽,高君一路攀高,險峻無路,雲中浮現天下脊,才知此山第一尊,在好似孤懸雲海中的山巔,高君竟然發現了一處結茅修行的仙人遺蹟,不過只能算是遺蹟,而非古蹟,因為茅屋內諸多器物精巧,但是年月不久,火盆內有殘留松柏,高君完全可以想象一位前輩“仙人”的焚柏吟道篇,在那北嶽,山花異人間,山外酷暑蒸騰時節,山中猶是積雪深重,高君夜觀天象,在拂曉時分,見到了一位騎白鹿的羽客,自稱是此山神靈,神色倨傲,將高君視為“下國人”,不過對方大概是看出了高君的道法不淺,雖然不喜她的擅闖山門,卻並未惡語相向,只是提醒高君身在此山中,不可恃力取物奪寶。在那天氣晴朗時分便可看見大海的東嶽之巔,石罅生紫雲,海光浮紅日,驀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白晝晦暗如夜,親眼見到山腰深潭內騰空躍起一條作祟毒龍,青冥結精氣,磅礴動地脈,身軀長達百丈,蜿蜒登山,擠碎山石無數,幾個眨眼功夫,繞峰遊走的毒龍,便徑直造就出一條山間好似蛇行十八盤的嶄新石道,卻被一位雙眼淡金色的高冠男子,手持一方古字如鳥篆的白玉法印,不但成功阻攔毒龍登頂,再將驀然大如山峰的法印砸在毒龍額頭,其重新打落龍潭內,隨後水面浮現出一篇詰屈聱牙的道訣,數以千計的金色文字,宛若一道法旨仙陣,將鎮壓在潭底,手託法印的金甲神人口含天憲,罰它在深潭中潛靈脩真三百載才能重見天日。在那諸峰危似冠、殺氣見稜角的西嶽,高君見到了一位年輕容貌的文士,滿身道氣縹緲,盛情邀請一身杏黃道袍的高君去那洞府做客,高君神色自若,只是縮手在袖捻符籙,跟隨那位年輕文士,只見府邸堂皇,矗立於赤黃兩色雲堆裡,如同一座營建在天上的帝王宮闕,門房老人似是山野精怪,朱門開啟,宮女成群,皆非活人,行走其間,微風拂面,帶著蘭草香氣,文士笑言此為薰風,世間罕見,為吾山獨有,既可以入人面門七竅裨益修道根骨,也可以為凡俗女子滋養容顏,正堂內懸掛一幅神女圖畫像,立即有侍女取來香筒,文士先為高君捻出三炷香,說人間香火分山水,隨後他帶著高君一起焚香禱靈嶽,稽首恭上玄,各自落座後,文士詢問高君有無婚配,是否願意結成道侶……
遊覽過天下名山大川,高君終於完善了俞祖師留下的那幅仙圖,設置陣法樞紐,再加上依循道書煉物篇的指示,高君精心揀選出幾件能夠天然蘊藉天地靈氣的寶物,與湖山派山根水脈緊密銜接,以俞祖師留下的那把仙劍為主,最終打造出一座攻守兼備的護山大陣。
如果說俞真意是第一位得道之人,終究只是獨善其身,那麼高君就是湖山派真正意義上的開山祖師,親手建立陣法,傳授道書仙訣,為門中弟子指點修行,既傳道又護道,就此開枝散葉。陳平安在現身之前,有過一番粗略的山水勘探,看得出來,湖山派經過這些年的妥善經營,若是高君有朝一日能夠成就元嬰境,坐穩天下第一人的位置,再找到一個合適的繼任者,能夠再結金丹,那麼未來三五百年內,門內弟子,人才薈萃,人練武仙修真靈,兩不耽誤,湖山派山上第一仙府的寶座,極難撼動。
高君問道:“能不能再問一句陳劍仙的山上道齡?”
陳平安笑著搖頭,言語委婉道:“山中客不言壽。”
高君又問道:“在那浩然天下,如陳劍仙這般通玄境界的得道之士,數量多嗎?”
陳平安又只得點頭說道:“很多。但是還談不上‘通玄’和‘得道’。”
元嬰境練氣士,確實多。
高君便難免有幾分傷感神色,抬頭望天,“山中修行何其不易,終究只是井底之蛙。”
若是不知曉外邊的風景壯闊,天上高風,也就罷了。恰好是高君這般瞭解天外人事的山頂練氣士,憂心忡忡,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些年高君一直有個最壞的設想,有朝一日,像陳平安這種外鄉謫仙人,眼紅這座福地的天材地寶,因利而聚,聯袂造訪,如雨落人間,只憑她高君如何抵擋外敵?可要說讓她現在就暗中謀劃,合縱連橫,與各國練氣士和大宗師未雨綢繆,再與那些山水神靈締結盟約,又實在是讓高君覺得力所不逮,怕就怕擋得住一兩撥謫仙人,之後陳平安這些天外仙真亦是抱團,整座人間,豈不是要生靈塗炭?仙人鬥法,各顯神通,可不比以往歷史上的宗師廝殺,至多是殃及一城,練氣士人數一多,再徹底放開手腳,祭出層出不窮的攻伐法寶,動輒方圓百里之內皆是白骨累累的慘事。
所以高君內心深處,有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
她逐漸有點明白丁嬰的所作所為了,當然她並非認可,但是理解。
高君想要見一見那個在幕後執掌大道運轉的“老天爺”,日月作道場,山川為庭院。
高君想要親口問一問對方,能否護住這座天下,如何才能夠不成為那些外鄉謫仙人的歷練之地。
陳平安說道:“高掌門不用小覷自己,歷史上所有能夠打破福地瓶頸約束的修道之人,到了浩然天下,幾乎無一例外,依舊是當之無愧的山上天才。”
刑官豪素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只說自家落魄山,畫卷四人,再加上種夫子,離開福地三十年,其中朱斂已經是武夫山巔境圓滿,隋右邊也是一位元嬰境劍修。
高君試探性問道:“陳劍仙,我帶你走走看看?”
陳平安笑著點頭道:“有勞。”
湖光旖旎,荷花萬柄,清風鑑水,兩岸桃柳爛漫,山色鏡中看。
雙方走上一座跨湖長橋,高君忍不住問道:“敢問陳劍仙,俞祖師如今如何了,身在何處?”
說到這裡,高君自顧自啞然失笑,好像與這位陳劍仙見面之後,自己就一直在問這問那。
在俞祖師離去之後,這座天下還是發生了不少大事,比如有個橫空出世的怪人,魔教新教主陸臺,很輕鬆就歸攏了丁嬰留下的殘餘舊部,卻無心圖謀更大,反而一門心思盯上了湖山派,俞祖師成為陸地神仙之後,曾經有過三次閉關,其中兩次都被陸臺抓住時機硬闖山門,強行打斷閉關,兩場生死廝殺,都未能分出勝負,使得俞祖師耽擱了多年歲月,未能
雙方的御風虛蹈,大打出手,也讓大地之上遙遙觀戰的天下武夫,真正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山上的仙人鬥法,可教日月失色,山川震動。
在這尊魔道巨擘無緣無故消失之後,陸臺卻教出了一個不修行仙法卻劍術卓絕的少年天才,一樣喜歡與湖山派作對。
這個不知姓名的少年,山中練劍數年而已,就已經劍術通神,此人下山時,俞祖師剛好羽化飛昇,初出茅廬的少年劍客,第一戰,便是一人問劍湖山派。接劍之人,正是當代掌門高君,她小勝對方半籌,雙方約好了十年之後再比試一場。但是等到了十年期限,少年劍客卻失約了,杳無音信,高君此後訪仙,亦有尋找此人的意圖。
陳平安說道:“他已經在別座天下,境界更進一步。”
高君如釋重負,心中大石落地。因為那個心思叵測、行事詭譎的魔教教主陸臺,曾經偷摸進入湖山派,找到高君後,說了一個極其誅心的比喻,說此地第一人,位列仙班後,就要墊底了,所以別看你們家俞祖師在這裡如何威風,到了天上,就是個在仙君宮闕里邊打掃庭院的小童子,運氣再差點,就只能當個挑糞工澆菜園子,所以你趕緊勸一勸俞真意,寧做雞頭別當鳳尾,
“俞真意很有來歷,有那‘小住人間千年,常如童子顏色’的讖語,說這句讖語的人,就是……反正道法高無可高了。”
陳平安說道:“高掌門將來離開此地,再作遠遊,是有機會與你家俞祖師重逢的。”
在陳平安看來,只以功績論,與天下人對湖山派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俞真意與高君,一個是湖山派的開山鼻祖,一個其實完全可以稱為力挽頹勢的中興宗主,如果不是高君繼承俞真意的衣缽,一躍成為蓮藕福地的天下第一人,那麼湖山派就會一步慢,步步慢,最終失去先手優勢,被南苑國魏良在內的練氣士甩在身後。
因為朱斂打造的“臉皮”,明顯帶著一份符籙真意,所以如今陳平安也在好奇一事,既然朱斂明明已經摸到了修行仙法的門檻,又為何淺嘗輒止,雖說那會兒藕花福地的天地靈氣還是稀薄,可越是如此,修行登仙的門檻越高,一旦有人率先修道,如走獨木橋,就更容易獨自一人佔盡天時。
同樣是說天外事,高君當然更願意相信這個陳劍仙,那個故意用言語亂人道心的陸臺,可惡至極!
陳平安緩緩說道:“修道一途,在層層破境攀高,也在修心養性,兩者缺一不可,飛鳥窄青冥,會當凌絕頂,山無路時我為峰,或是水窮處看雲起,萬一禪關砉然破,便聞平地起驚雷。”
高君細細思量一番,點頭道:“陳劍仙此言精妙,如雲中神人語。”
陳平安啞然失笑。
高君自認不是一個如何精通庶務、人情世故的人,之所以能夠擔任湖山派掌門,除了是俞祖師降下一道法旨,同時在暗中幫她掃除了一切障礙,再就是她確實天生適宜修行仙家術法,破境最快。對高君來說,就像天地間突然多出了一道天門,曾經世間想要成為傲視王侯的人上人,就只能習武練拳,成為武學大宗師,結果人間突然多出了一條道路可走,昔年天下神魔志怪書籍上邊的陸地常駐真人、神靈精怪,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縹緲存在,變成了觸手可及的身邊人事。
她就是湖山派最大的那個幸運兒。
不然當年跟隨祖師去往南苑國京城,俞真意曾經有過定論,她高君如果這輩子只是走在武學道路上,至多就是成為國師種秋、皇后朱淑真之流的江湖高手。
高君略帶幾分愧疚神色,“陳劍仙知無不言,有問必答,高君在此由衷謝過。”
陳平安玩笑道:“高掌門只管詢問,我是絕對不會厭煩的,一直被人說成有好為人師的習慣,秉性難改。”
高君果然也不再客氣,繼續問道:“先前陳劍仙說境界層層攀高,修行如拾級而上,那麼我們這些修道之人,可有具體境界的劃分和名稱?”
陳平安點頭道:“中五境,洞府,寓意人身與外界天地勾連,如架橋樑,開府門,開始吸納天地靈氣。觀海,二字取自‘我登樓觀百川,入海即入我懷’,登高樓觀滄海,知曉天下之大。修道之人,有了一定數量的洞府之後,不斷汲取天地靈氣,留得住,反哺肉身、溫養魂魄,如川流不息,不斷擴張河床水路,拓展經脈,如同鋪設驛路官道。龍門,練氣士散落氣府的靈氣,彷彿凝為一條水蛟,逆流而上如走水,最終能否一舉躍過龍門,就是一道極大的門檻,成了,就可以找到一處‘丹室’,於玄之又玄中,別開洞天,故而有‘結成金丹客,方是我輩人’的山上說法。過不去,靈氣三次逆流衝關不成,導致丹田氣海徹底乾涸,很有可能終生跌落再止步於洞府境。而練氣士凝結出一顆金丹,丹成幾品,猶如俗世科舉會試,又有界限分明的高下之別,一顆金丹的凝練程度,一座丹室的規模大小,以及結丹時能否引來天地共鳴的異象,皆各有講究,大道無常,天意難測,能否稱之為真正的修道天才,是否當真算得上得天獨厚,在此一舉。在這之後,便是元嬰,可以陰神出竅遠遊,輔以陽神身外身坐鎮小天地,如書上所說,大宗師泠然御風,逍遙遊於天地間。”
“一般情況,金丹和元嬰統稱為地仙之流,練氣士單獨遊歷浩然天下一洲山河,哪怕開山立派,擔任開山祖師,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推測你們俞祖師當初是丹成一品,而高掌門的金丹品秩,大致屬於二品,相當不俗,即便是在浩然天下,擁有一顆二品金丹,也是諸多地仙夢寐以求卻求之不得的造化緣法了。”
說來簡單,聽之易懂。
看似閒聊,陳平安只是聊了些在浩然天下並不算如何高深晦澀的修道“常識”,可能雲霞山的地仙都可以隨口道出。
但是對於如今一切修行事都需要自行體會、領悟的高君來說,卻是字字珠璣的頭等金玉良言,此番言語,有撥雲見日之功,珍貴程度,不遜色於俞祖師留下的那本道書。
陳平安也只是話趕話,與高君說了些無關利益取捨的無心之語,歸根結底,就只是將她視為未來修行路上的道友,以一顆平常心,說幾句平常話。
結果等到話語落定時,剎那之間,陳平安竟然內心微動,忍不住環顧四周,冥冥之中,似有某種妙不可言的天人感應,就像得到了此方天地的一種讚賞和認可……
如釋重負,再無先前行走湖山派的那種凝滯之感。
陳平安在這一刻,對南苑國心相寺那位住持老僧的某句話,以及當年旁觀城隍廟夜審的某個道理,感觸更深。
與此同時,也驗證了朱斂的那個猜測,這座蓮藕福地,極有可能,果真有了“小老天爺”的雛形,只等“開竅”繼而“煉形”了,其實先前那個福地文運顯化而生的女子現身,再被長命發現,就可以視為某種水到渠成的徵兆。再到今天陳平安時隔多年重返福地,很快就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天地共鳴,難不成老廚子的一張嘴,當真開過光嗎?
高君卻無法察覺到這份天地異象,她只是沉浸在那份,好奇問道:“中五境和地仙之上,又是何種境界?”
“上五境第一境,名為玉璞。”
“璞玉?意思是說返璞歸真,美玉無瑕?”
陳平安笑著點頭,“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好似塑無垢身,起無漏塔,能夠不染紅塵,修道之人,躋身此境界,就算是井底之蛙跳到了井口,雖說離天還遠,但是可以用一種更接近全貌和真相的眼光看待天地。”
藕花福地歷史上,俞真意才算開了修道的先河,自然從無具體的境界劃分。
甚至俞真意當年對於陰神出竅遠遊一事,都做了諸多小心翼翼的嘗試,極其謹慎,在湖山派不曾留下隻言片語的文字記載,只是親傳密授給高君。
所以直接導致高君至今都不敢輕易陰神遠遊,只敢揀選天清氣朗的黃道吉日,在那月白澄澈的深夜時分,只在湖山派周邊的方圓千里之地嘗試“出竅”。
當年身邊這位青衫劍仙,與丁嬰那場生死之戰,獨佔天地武運的丁嬰,不知使用了什麼秘法,竟然能夠陰神出竅,幻化出一尊與牯牛山等高的巍峨法相,高君至今想來,還是既心有餘悸,又心神往之,可惜她當時並未修行,外行只能看個熱鬧,否則就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極佳觀道機會,裨益無窮。
過了橋來到湖對岸,不遠處有一座矮山,上邊建造有湖山派祖師殿,暫時只供奉著一位祖師。
是俞真意“飛昇”之後才有的,形制都是按照某些秘錄記載,與江湖門派的祖師堂規格截然不同。
高君突然問了一個“文與”和“實與”的問題,這本是儒家道統一個極為關鍵的大義所在。陳平安會心一笑,清楚高君此問大有深意,可還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對高君又有了些新認識,看來這些年她幽居山中潛心修道,看了不少書。要說讓陳平安在前賢學問基礎上別開生面、獨抒新見,陳平安沒有絲毫底氣,可要說只是照搬書上見解,大致梳理一番,憑藉陳平安的讀書記憶和整理心得,那麼別說高君,就是與文廟學宮祭酒、書院山長都能掰扯半天而不怯場。
高君的這個問題,不只是為湖山派而問,而是為所有天下修
道之人詢問的,是一個註定繞不開的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