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六十七章 教育

 東非在核物理等前端科研領域能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東非高等教育的持續發力,雖然說頂級大佬東非比較匱乏,暫時還無力和歐美相比,但是東非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大學生以及年輕科學工作者,就拿東非核物理研究院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年輕人,最大年齡不超過四十五歲。

 僅1905年,東非就有三十七萬在校大學生,而彼時英國全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只有七千多人,歐洲國家裡德國大學生數量最多也才四,五萬人左右,美國大學生數量也比較多,在十五萬以上。

 而且美國大學數量雖然多,可美國大學裡有很多商業學校,這也反應了美國重商的社會氛圍,大多數家庭都希望複製那些美國大亨的創業傳奇。

 在當下,美國確實有很多草根崛起的富豪,所以美國社會的“有識之士”們自然順應民意建設商學院來收取學費,同時律師,醫生等高收入群體在美國也十分吃香,這樣在美國大學教育中,很大一部分群體都屬於非理工科範疇。

 而東非在教育上的投入,自然也讓東非獲得了相當高的回報,尤其是在一五計劃期間,東非本土人才承擔了絕對主力,這在七,八十年是無法想象的。

 東非目前每年培養的中高端人才總數比歐洲國家總和還要多,所以東非才能在科研領域實現大爆發。

 可以預見,當二五計劃完成時,搭配條件更加優越的工業基礎,東非產業和社會將再次加速發展。

 ……

 通過九十年代的高校擴建,東非高等教育規模大幅度提升,而教育部的權重也在增加。

 教育部長穆裡奇向恩斯特彙報到:“到一五計劃完成時,我國高校數量有兩百一十七所,雖然比不上美國的一千多所,但是我國高校規模大,集中式發展,所以大學生數量也多。”

 東非大學以公辦為主,這樣一來東非的大學規模再小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敷衍。

 在美國,教育完全可以當做商業看待,而私人投資的結果自然會導致一些人採取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籌建所謂“大學”,有的大學可能連專屬場地都沒有,為了節約成本,乾脆租借民房來辦學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美國式大學和東非的大學差異相當大。

 “當下,我國大學採取的是嚴進嚴出的模式,中學或者社會人員通過高考從而獲得進入大學的資格,這些人本來就是東非的精英,而在大學內部這些精英匯聚在一起,進一步篩選,從而進入社會後,絕大部分依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