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流歌 作品
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
很簡單,有手就會。
沈麗姝叉腰站在原地,全神貫注盯著小一些的那個盆,盯得眼睛都捨不得眨,好像一眨眼就會錯過水化冰的高光時刻。
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過去……無事發生。
眨了眨有些發酸的眼睛,沈麗姝意識到這樣傻站著也不是個事,她想要結成冰的水說是不多,那是相對於店裡的需求量來說,人家其實也有好大一盆,成功結冰的話,都夠做幾十份冰飲了。
畢竟冰塊只是輔助材料,用來添加到飲料中增加口感和風味,冰放多了反而會稀釋飲料的味道,所以要適量。
這麼大的盆,再來個五六份,這冰就夠中午用的了。
當然晚上來擼串的土豪更多,幾乎每桌都要上至少兩壺飲料,晚上的冰塊需求量應該也是中午的好幾倍。
不過那也是製冰成功後該考慮的問題了,現在討論的是硝石製冰的原理。
沈麗姝終於意識到化學反應也是需要時間的,以她淺薄的化學知識和常識,這麼一盆水想要結成冰,起碼半個小時起步吧?
這麼長時間就盯著水盆不放,怕不是要變成鬥雞眼,所以她反向操作,反而去幫忙到飛起的表哥宋向民打下手了。
甜品部和其他部門正好相反,他們每天最忙碌的時候是在營業前,因為要在這兩三個小時內,把酸梅湯、薄荷水和枇杷糖水都煮好並涼透,雖然還沒條件加冰,汴京人民也是有追求的,擼串搭配的飲料一定不能是熱的,不然熱上加熱,吃的渾身冒汗,就不爽快了。
但除了飲料,小菜也是由宋向民負責。
他們家的小菜同樣備受食客好評,一經推出,京城各大酒樓就爭相模仿,小郎君又一次引領了汴京風尚,不過老顧客還是覺得他們家最正宗,來都來了,都會點上幾樣解解饞,吃不完還可以打包,香酥可口的油酥黃豆和蘭花豆,家裡大人小孩都愛吃,點多少不會浪費。
這樣一來,油酥黃豆和蘭花豆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開業那三天,幾乎每天都要炸上滿滿一鍋的蘭花豆才夠用。
這蘭花豆工序還很複雜,要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油炸之前還要汆水,把瀝乾水分的蘭花豆開個小口,最後才能下鍋炸,炸兩遍才能達到金黃酥脆的最佳口感。
老祖宗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製作出真正讓人交口稱讚的美食,光靠小聰明是不行的,每個步驟都不能掉以輕心。
可這遠超預期的蘭花豆銷量,也著實讓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活動之後沈麗姝抽出空來,就把油炸小零食外包出去了,承包商不是別人,正是她家老當益壯的徐姥爺。
事實上,徐姥爺也不是第一次當他們的承包商,他老人家一直長期供應著本店招牌之一的黃金饅頭——是的,他們家的招牌烤饅頭擁有了響噹噹的大名,還跟當初小郎君烤肉誕生的過程一模一樣,也是等到顧客之間叫開以後,店主本主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這件事。
這群真情實感的顧客,治好了她多年的取名廢。
姝娘:名字很fine,下一秒mine.jpg
反正這年頭也沒有版權保護法,她和小夥伴們就光明正大徵用了黃金饅頭這個名字。
一個普普通通的烤饅頭,能被冠以“黃金”二字,足以證明顧客對它是多麼的喜愛。
外面那麼多小販,甚至是大酒樓也學起了這道招牌,蒸煮煎炸烤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其中也有青出於藍的,也受到了顧客的好評,但始終未能真正超越。黃金饅頭這四個字,老汴京人只認準他們小郎君家。
沈麗姝知道能做到這一步,他們秘製的煉乳起關鍵作用,但饅頭品質也是相當重要的。
這就要感謝徐姥爺的辛苦付出了。
雖然她上輩子,徐姥爺甚至還沒到退休年齡,正是拼搏事業的年紀,但在這個時代,老人家已經可以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了,家裡也不缺錢,結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來幹活,徐姥爺如此完全是支持他們的事業。
屬實是全家總動員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麗姝也心有愧疚,但又離不開徐姥爺的幫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銷售,忍受著老顧客們搶不到黃金饅頭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貨量,讓徐姥爺累著身體。
就這樣抱著點矛盾的心情,愉快合作了大半年,等沈麗姝和小夥伴們緊鑼密鼓籌備了幾個月,燒烤店盛大開業前夕,徐姥爺也給他們送來了一個驚喜。
好傢伙,老人家也跟著孩子們追求上進,擴大規模,這段時間連徒弟都收好幾個了。
徐姥爺過去對收徒這件事相當謹慎,可以說都有些敝帚自珍,這麼多年真正算他徒弟的,徐大舅算一個,徐虎算一個,徐二舅都不算,他跟徐力都只學了些基本功,徐姥爺真正壓箱底、能稱得上吃飯的傢伙什,只傳給能繼承他衣缽的長子長孫。
親兒子和孫子尚且如此,提外頭那些沾親帶故想拜師的人,更是一概不搭理了。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徐姥爺現在繼承衣缽的大孫子跑了,身邊幾個小一些的孫子,眼看著也是要送進城給外孫女使喚的,可以跟他學點手藝,但卻沒辦法繼承他的手藝併發揚光大了。
外孫們約莫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姝娘備用兵,應該沒可能跟他學本事。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自家孩子都去奔更好的前程了,徐姥爺當然是欣慰的,但是讓他看著自己一身本事無人繼承,也很不甘心,老人家只好從侄孫中挑幾個好苗子過來,手把手教他們廚藝。
老人家如今帶徒弟,只為了滿足精神層面的追求,沒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顧慮,自然手把手教得很是盡心,跟當初教兒子和孫子如出一轍的用心。
徒弟們也學得很認真,吃苦耐勞又勤快孝順,到了徐家就搶著幹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讓兩個舅母樂得不行,徐姥爺也越發覺得他們是可塑之才,連手裡的饅頭大項目也開始帶他們做了。
沈麗姝叉腰站在原地,全神貫注盯著小一些的那個盆,盯得眼睛都捨不得眨,好像一眨眼就會錯過水化冰的高光時刻。
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過去……無事發生。
眨了眨有些發酸的眼睛,沈麗姝意識到這樣傻站著也不是個事,她想要結成冰的水說是不多,那是相對於店裡的需求量來說,人家其實也有好大一盆,成功結冰的話,都夠做幾十份冰飲了。
畢竟冰塊只是輔助材料,用來添加到飲料中增加口感和風味,冰放多了反而會稀釋飲料的味道,所以要適量。
這麼大的盆,再來個五六份,這冰就夠中午用的了。
當然晚上來擼串的土豪更多,幾乎每桌都要上至少兩壺飲料,晚上的冰塊需求量應該也是中午的好幾倍。
不過那也是製冰成功後該考慮的問題了,現在討論的是硝石製冰的原理。
沈麗姝終於意識到化學反應也是需要時間的,以她淺薄的化學知識和常識,這麼一盆水想要結成冰,起碼半個小時起步吧?
這麼長時間就盯著水盆不放,怕不是要變成鬥雞眼,所以她反向操作,反而去幫忙到飛起的表哥宋向民打下手了。
甜品部和其他部門正好相反,他們每天最忙碌的時候是在營業前,因為要在這兩三個小時內,把酸梅湯、薄荷水和枇杷糖水都煮好並涼透,雖然還沒條件加冰,汴京人民也是有追求的,擼串搭配的飲料一定不能是熱的,不然熱上加熱,吃的渾身冒汗,就不爽快了。
但除了飲料,小菜也是由宋向民負責。
他們家的小菜同樣備受食客好評,一經推出,京城各大酒樓就爭相模仿,小郎君又一次引領了汴京風尚,不過老顧客還是覺得他們家最正宗,來都來了,都會點上幾樣解解饞,吃不完還可以打包,香酥可口的油酥黃豆和蘭花豆,家裡大人小孩都愛吃,點多少不會浪費。
這樣一來,油酥黃豆和蘭花豆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開業那三天,幾乎每天都要炸上滿滿一鍋的蘭花豆才夠用。
這蘭花豆工序還很複雜,要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油炸之前還要汆水,把瀝乾水分的蘭花豆開個小口,最後才能下鍋炸,炸兩遍才能達到金黃酥脆的最佳口感。
老祖宗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製作出真正讓人交口稱讚的美食,光靠小聰明是不行的,每個步驟都不能掉以輕心。
可這遠超預期的蘭花豆銷量,也著實讓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活動之後沈麗姝抽出空來,就把油炸小零食外包出去了,承包商不是別人,正是她家老當益壯的徐姥爺。
事實上,徐姥爺也不是第一次當他們的承包商,他老人家一直長期供應著本店招牌之一的黃金饅頭——是的,他們家的招牌烤饅頭擁有了響噹噹的大名,還跟當初小郎君烤肉誕生的過程一模一樣,也是等到顧客之間叫開以後,店主本主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這件事。
這群真情實感的顧客,治好了她多年的取名廢。
姝娘:名字很fine,下一秒mine.jpg
反正這年頭也沒有版權保護法,她和小夥伴們就光明正大徵用了黃金饅頭這個名字。
一個普普通通的烤饅頭,能被冠以“黃金”二字,足以證明顧客對它是多麼的喜愛。
外面那麼多小販,甚至是大酒樓也學起了這道招牌,蒸煮煎炸烤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其中也有青出於藍的,也受到了顧客的好評,但始終未能真正超越。黃金饅頭這四個字,老汴京人只認準他們小郎君家。
沈麗姝知道能做到這一步,他們秘製的煉乳起關鍵作用,但饅頭品質也是相當重要的。
這就要感謝徐姥爺的辛苦付出了。
雖然她上輩子,徐姥爺甚至還沒到退休年齡,正是拼搏事業的年紀,但在這個時代,老人家已經可以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了,家裡也不缺錢,結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來幹活,徐姥爺如此完全是支持他們的事業。
屬實是全家總動員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麗姝也心有愧疚,但又離不開徐姥爺的幫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銷售,忍受著老顧客們搶不到黃金饅頭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貨量,讓徐姥爺累著身體。
就這樣抱著點矛盾的心情,愉快合作了大半年,等沈麗姝和小夥伴們緊鑼密鼓籌備了幾個月,燒烤店盛大開業前夕,徐姥爺也給他們送來了一個驚喜。
好傢伙,老人家也跟著孩子們追求上進,擴大規模,這段時間連徒弟都收好幾個了。
徐姥爺過去對收徒這件事相當謹慎,可以說都有些敝帚自珍,這麼多年真正算他徒弟的,徐大舅算一個,徐虎算一個,徐二舅都不算,他跟徐力都只學了些基本功,徐姥爺真正壓箱底、能稱得上吃飯的傢伙什,只傳給能繼承他衣缽的長子長孫。
親兒子和孫子尚且如此,提外頭那些沾親帶故想拜師的人,更是一概不搭理了。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徐姥爺現在繼承衣缽的大孫子跑了,身邊幾個小一些的孫子,眼看著也是要送進城給外孫女使喚的,可以跟他學點手藝,但卻沒辦法繼承他的手藝併發揚光大了。
外孫們約莫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姝娘備用兵,應該沒可能跟他學本事。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自家孩子都去奔更好的前程了,徐姥爺當然是欣慰的,但是讓他看著自己一身本事無人繼承,也很不甘心,老人家只好從侄孫中挑幾個好苗子過來,手把手教他們廚藝。
老人家如今帶徒弟,只為了滿足精神層面的追求,沒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顧慮,自然手把手教得很是盡心,跟當初教兒子和孫子如出一轍的用心。
徒弟們也學得很認真,吃苦耐勞又勤快孝順,到了徐家就搶著幹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讓兩個舅母樂得不行,徐姥爺也越發覺得他們是可塑之才,連手裡的饅頭大項目也開始帶他們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