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326章 豐收的背後(2)

    智人的身體演化目的並不是為了從事這些照顧小麥等作物的枯燥活動,他們更適應的是爬果樹或追逐獵物,而不是彎腰清石塊、努力挑水桶。



    於是,人類的脊椎、膝蓋、脖子和腳底就得付出代價。研究古代骨骼發現,人類進到農業時代後出現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



    此外,新的農業活動得花上大把時間,人類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麥田旁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所以事實上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



    小麥究竟做了什麼,才讓智人放棄了本來很不錯的生活,換成另一種悲慘的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什麼報酬?



    就智人的飲食來說,其實並沒有更好。別忘了,人類原本就是種雜食的猿類,吃的是各式各樣的食物。在農業革命之前,穀物不過是人類飲食的一小部分罷了。而且,轉變為以穀物為主的食物,不僅攝入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難以消化,還對牙齒和牙齦大大有害。



    而就民生經濟而言,小麥也並未帶來經濟安全。



    比起狩獵採集者,農民的生活其實更沒保障。採集者有幾十種不同的食物能夠維生,就算沒有存糧,遇到荒年也不用擔心餓死。即使某物種數量減少,只要其他物種多采一點、多獵一些,就能補足所需的量。



    然而,一直到近代為止,農業社會絕大多數飲食靠的還是寥寥無幾的少數幾種農業作物,很多地區甚至只有一種主食,例如小麥、馬鈴薯或稻米。所以,如果缺水、來了蝗災又或是爆發真菌感染,貧農死亡人數甚至有可能達到百萬。



    再就人類暴力而言,小麥也沒辦法提供人身安全。農業時代早期的農民,性格並不見得比過去的採集者溫和,甚至還可能更暴力。畢竟現在他們的個人財產變多,而且還需要土地才能耕作。如果被附近的人搶了土地,就可能從溫飽的天堂掉進飢餓的地獄,所以在土地這件事上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