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309章 鹽的價值
統治階級就此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眾財富的實質。
而直接負責經營鹽的銷售的古代鹽商一般都具壟斷特權,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
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魯人猗頓,舊有“陶朱、猗頓之富”之說。陶朱就是范蠡,相傳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因為認為越王為人不可共安樂,因此棄官到山東定陶縣稱“陶朱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鉅萬。”猗頓則到春秋時的郇國,郇國漢屬河東郡,今屬山西,有池鹽。猗頓在郇國經營河東鹽十年,亦成為豪富。
明清兩代,江南揚州一帶的鹽商之奢靡達到頂峰。據《清稗類鈔》記:“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使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鎮江金山寺塔上,向風揚之,頃刻而散,沿緣草樹間,不可復收。
人類世界,鹽的歷史,就是一部統治階級不斷藉此強化對民眾控制和隱形掠奪的歷史。
瞭解這段歷史的主角,自然也清楚看似微小的鹽背後,具有多麼龐大的利益。
正因為如此,主角現在已經有了自立之心,當然不能放任鹽這麼一個重要資源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被別人掐住喉嚨。
比如在日本戰國時,深處內陸、領地內沒有鹽礦的武田家與海邊的北條家交惡,北條家聯合今川家對武田家實行斷鹽封鎖,一度搞到武田家一籌莫展,領地內一片蕭條,不得不從另一個敵人上杉家那裡高價買鹽,平白損耗大量國力。
由此可見,鹽也隨時可以轉化為限制封鎖敵方的利器,尤其是在對方沒有掌握鹽礦時。
面對如此巨大的政治、軍事、社會和經濟利益,主角由此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鹽礦掌握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