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謙虛
第448章謙虛
“陛下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御辯登樞,應千齡之累聖。故得河浮五老,啟赤文於帝期;海薦四神,奉丹書於王會。“
“瑞開三脊,祥洽五雲。既而輯總章之舊文,紹辟雍之故事。非煙翼馭,移玉輦於梁陰;若月乘輪,秘金繩於岱巘。“
……
“駱賓王此駢文驪句可為封禪之絕響……”
封禪已經結束,但封禪帶來的餘熱卻在長安、洛陽等地升溫。
尤其是文化層面的碰撞……
任何時代,但凡國力強盛,隨之而來的文化發展必然不會落下。
文化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精神食糧,尤其是最重視文化傳承的華夏,更是如此……
盛唐體為何能夠發展的如此火熱?
便是趁上了這股勢頭,以大唐之繁盛,打破了南朝固步自封的靡靡之音,迎來了全新的氣象。
盛唐體的推行,讓舉國士人都進入寫文作詩的時代。
士人聚會的主旋律成了詩詞歌賦。
就連青樓酒肆的姑娘們,也通過吟唱盛唐體來抬高身價。
盛唐體引領著風氣,成為了一種時尚。
只是盛唐體最大的不足就是根基問題……
現在盛唐體的輝煌是靠陳青兕、盧照鄰、駱賓王、富嘉謨、薛元超這一群大神撐著,但事實證明大神只是彰顯高度,真正維繫一個體系茁壯發展的是骨幹,一群小神。
盛唐體現在缺的正是這一群小神……
此番封禪就是一個契機……
想要得到認可的士人,他們跟著封禪的隊伍,經歷了大唐繁盛的氣象,聚在一起,研究詩詞歌賦。
這一次的封禪,刺激了士人的創作熱情,在氣氛的刺激下,不少的佳作誕生。
這些佳作也成為了士人拜讀品評的目標,有生意頭腦之人,甚至將封禪沿途誕生的作品收集起來,印刷出書,出了一本《封禪詩集》,風靡了兩京上下。
其中最受人推崇的還是駱賓王的駢文,他在李治東行途中,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拔得了頭籌。
但除了駱賓王的駢文,此番還有諸多優秀的詩文面世,如宋令文的《泰山賦》就以泰山的雄偉來歌頌此次封禪的成功。
還有李嶠、崔縣解、徐彥伯、蘇味道等人,他們都有不俗的表現,寫出了讓人讚賞的詩文。
“我倒覺得蘇味道的詩句更有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其實還有一句詩,我覺得不錯,未來可期。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散發臥秋風……”
“然後呢?”
“沒了!”
“這算什麼詩?”
“就是妙手偶得一句,並未成詩。但作詩之人,卻是個孩童……”
詩未成,句是好句。
如是名士,自不值得一說,可要是孩童,那就是天才了。
當即就有人道:“楊炯?”
這說及天才孩童,哪少的了楊炯。
“非也!”
“那一定是王勃了!”
王勃因為低調,名氣比不上楊炯,卻是公認的奇才。
“是一位叫劉希夷的少年,是宋令文的堂弟。”
“我大唐當真人才輩出!”
相比之前的幾人獨秀,現在百花齊放的局面,才是文化發展最有效的成功。
“唉!此次封禪,佳作湧現,可謂文壇一大盛世。只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再等等吧!”
少了什麼,在士林中心照不宣。
少了陳青兕的詩文,那就跟少了靈魂一般。
這等盛世盛舉,焉能少的了陳青兕的詩文?
只是陳青兕自成名之後就極少在人前顯聖,他的詩文都是後來通過各方流露出來的。
至於原因,陳青兕從未給出解釋。
但天下士人卻為他尋得了理由:謙虛,為了給他人發揮的餘地。
否則他一落筆,他人又如何還有信心靈感?
毫無疑問在士人眼中,陳青兕在詩詞方面已是無敵般的存在,即便他什麼都不幹,也會有人主動為其背書。
至於陳青兕本人,他已經開始為對於高句麗的最後一擊作物質調度。
進攻高句麗,始終無法避開的一點就是攻堅戰。